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菖蒲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菖蒲的傳說故事

不假日月只見天,勿資寸土淨石源。

那管春秋四時蔥,保留舊水根在淵。

夏季剪丟全部葉,冬需重露將寒遣。

笑看牡丹生麗色,自比水仙與菊蓮。

根莖匍匐蜈蚣背,矮小變種顯嬌艷。

嫩黃緊硬條段稠,一寸九節醫家先。

祛濕和中胸悶,化痰解迷療癲癇

通竅殺菌散芳香,益心高志可延年。

評酒家頌瓊玉液,千古名釀添榮言。

文人雅士深愛之,水草精英賽神仙。

名人詠贊

宋代方岳《次韻菖蒲》云:「瓦盆猶帶澗聲寒,亦有詩情幾研間。抱石小龍鱗甲老,夜窗雲氣故斑斑。」詩人原以個性激起詩性,在案幾硯台之似乎帶有幾分寒意的潺潺流水。眼前景色與經久不衰的芳香互為映襯,更是幽姿絕志。

宋代蘇東坡《石菖蒲贊並序》云:「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附其根,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更可喜。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至於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為侶,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仿佛哉。」

東坡贊菖蒲云:

  碧玉碗盛紅瑪瑙,青盆水養石菖蒲。

  斑斕碎石養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

  東坡弟善蓄菖蒲,盆中菖蒲忽開九花,人以為瑞。東坡和之:

  春荑夏英兩須臾,神藥人間果有無。

  無鼻何由識薝蔔,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嗚幾蟪蛄。

  證取明年十二節,小几休更策霜須。

明代戲劇理論劇作家朱權(乃明太祖第17子)在《臞仙神隱書》中稱讚:「石菖蒲置於盆子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葉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視,久則白晝見星。」書齋中每置菖蒲一盆,注入清泉,間以斑斕石養之,賞其瀟灑清雅之姿色,拂拭則其氣愈濃郁,令人神清氣爽,心怡體舒,且能促進思維,回憶起遺忘的章句。

南宋朱熹《菖蒲》云:

  君家蘭杜久羹萋,近養莒蒲緣未齊。

  乞與幽人伴岑寂,小窗風露日低迷。

宋代曾幾《石菖蒲》云:

  窗明几淨室空虛,盡道幽人一事無。

  莫道幽人無一事,吸泉承露養菖蒲。

明代孫作《石菖蒲》云:

  曉露飛初濕,春苗剪又生。

  靜憐千葉瘦,幽喜一峰橫。

  鬱郁明人眼,青青異物情。

  安期如可待,吾亦橫掃精。

奇聞逸事

《神仙傳》記載:「漢武上嵩山,夜忽見有仙人長二丈,耳出頭巔,垂下至肩,禮而問之。仙人日:「吾九嶷山神也,聞中嶽石上菖蒲一寸九節,可以服之長生,故來采耳。」忽然失神。帝顧侍臣曰:「彼非復學道服食者,必中嶽以喻朕耳。」為之采菖蒲服之。經二年,帝覺悶不快遂止。時從官多服,然莫能持久。惟王興聞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道得長生。唐代李白作惋惜詩石: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

  嵩岳逢漢武,疑是九嶷山。

  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喻帝竟莫誤,終歸茂陵田。

石菖蒲特異的形志習性給人以賞心悅目,抒發感慨,詠詩作對以達養性養身外,在醫療養生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醫家、養生家均頗器重。

《千金方》云:「七月七日取菖蒲為末,酒服方匙,飲酒不醉。」

《仙經》稱石菖蒲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道藏經》云:「菖蒲風乾為丸,每日酒飲服下30丸,臨臥更服30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顏色澤,白髮黑,落齒更生。」

宋代陸游初婚,妻尿頻不止,名醫鄭阻(字漁仲)用石菖蒲、黃連研末,酒沖服而痊癒。陸游詠詩一首:

  雁山菖蒲混山石,陳叟特來慰幽寂。

  寸提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1]

菖蒲酒特產於山西恆曲縣厲山腳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貴在名貴藥材九節菖蒲,它生於海拔2 000米高山之巔,「無志者難於求取」,且限在農曆小滿前後10天時間,早則漿不足,遲則苗枯難尋。水要求嚴,要取遠古舜帝在厲山腳下親手開鑿的舜王水(是礦泉水)。歷代皇家都視菖蒲酒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明代時,皇帝在端午節自飲菖蒲酒,還賜給官眷內臣。

《後漢書》曾記:有一個叫盂佗的人極想當官,但本人缺才無能。他不惜重金買了一壇菖蒲酒,送給宰相張讓。張喜形於色,當即封孟佗為涼州五品刺史。一壺菖蒲酒換來刺史官,說明菖蒲酒之名貴。文學巨著《水滸》、《西遊記》都有歌頌菖蒲酒的佳句。

《神農本草經》將石菖蒲列為上品,並雲其可「開心孔,補五臟,透九竅,明耳目,久服不忘,不迷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

王秉衡《重慶堂隨筆》稱:「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

宋代《太平聖惠方》記載:「蒲酒主大風十二痹,通血脈,治骨萎,久服耳目聰明。」[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