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錢灘藏在將軍戈壁最僻靜的地方,位於將軍戈壁雙井子東南5公里處,是一處具有3億年地質演化史的古生物化石寶庫。

目錄

簡介

經地質專家鑑定,石錢灘產出的古生物化石多達200多種,包括各類珊瑚、腕足類、腹足類、頭足類、三葉蟲類、苔蘚蟲類等。其中首次被發現的新種化石,按國際命名法則定名的有石錢灘血石蛤,石錢灘挑齒蛤等。

1930年以來,地質專家及勘探人員多次在雙井子一帶發現採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其中一種珍貴的化石品種為單細胞生物,是石炭紀至二紀期間曾經大量繁殖的古生物,系此地質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由此推斷,石錢灘地層由中石炭紀雙井子組的生物灰岩及鈣砂岩組成。它的出現,證實了將軍戈壁一帶海相中有石炭紀地層的存在,從而判定含有豐富的可開發的地下資源寶藏。

名稱由來

遠古留下來的石錢,薄薄的石片,圓圓的外輪,中間有個圓孔或方孔,如果不是三質的,人們會將它誤認成是古錢幣。這石錢,豐滿了大片戈壁灘,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1913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歷盡艱險來到這裡,為俯首即拾的石錢-海百合莖化石驚嘆不已,他把這一重大發現披露於世,並將此地命名為石錢灘。 [1]

化石簡介

三葉蟲分布於伊犁科古琴山柯坪等地,三葉蟲屬節肢動物門有鰓亞門中的一種帶硬殼動物,整個身體分為頭、胸、尾三部,背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故名三葉蟲。個體長几毫米至70厘米,種數繁多,各具特色,為常見的觀賞化石。

新疆中生代以前的新疆海相地層中,一般可找到珊瑚化石,產量較大。主要分布於志留系和石炭系,常見四射珊瑚、床板珊瑚、日射珊瑚、鏈珊瑚、蜂巢珊瑚等。顏色以黑白色為主,也可見到橙紅、橙黃色,塊狀端正完整,色調純正,壁板構造清晰者均可收藏。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