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碳邊境稅
原圖鏈接

碳邊境稅,(Carbon Boarder Tax),歐盟應對氣候變遷的全面新計畫包括一項提案:對未採取類似碳稅等積極措施削減自身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他國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其正式名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1]

目錄

緣起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展緩慢。 2015年,《巴黎協定》的簽署國決定到本世紀下半葉將排放量降至零,從而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2 攝氏度以內。 2021 年 2 月,一項涵蓋40%協議簽署方的初步評估顯示進展甚微。

隨著自願行動的停滯,2021年7月,歐盟 (EU) 提出了一項全面計劃,以促進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該計劃包括一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旨在通過徵收碳邊界稅來平衡歐盟貨物的碳含量費用,無論它們是在何處生產的。該提案最初涵蓋水泥、鋼鐵、鋁、化肥和電力;任何已經在源頭支付的碳費都將被扣除。

提議的 CBAM 可以幫助減輕「洩漏」。當母國的排放受到限制時,例如通過限額和交易機制,企業可以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避免限制——從而產生污染天堂。然後,本國的消費者可以購買更便宜、免稅的進口產品,而不是更昂貴的國內替代品。大多數高收入國家已成為二氧化碳的淨進口國而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是淨出口國這一事實表明,洩漏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碳邊境稅可以通過有效平衡國內市場上國內外生產商的碳價格來抑制這種影響。[2]

 
碳邊境稅關鍵字
原圖鏈接

推動的力量

  • 再生能源成本下滑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布「2019年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數據,自2010年以來,太陽光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成本分別下降了82%、39%、29%,帶動再生能源裝置量成長。

  • 社會壓力引發政治關注

受到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發起「為氣候罷課」的行動影響,2019年全球有超過700萬人走上街頭,呼籲政府提出更積極的氣候政策。人民的聲音促使歐盟執委會提出「歐洲綠色新政」,將環保與永續融入政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把能源環保視為重要的競選政策。

  • 金融市場的正面反應

包括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在內的國際兩大投資基金,都表態會審視投資標的是否提出永續、淨零的目標及其氣候風險。[3]

參考來源

  1. 歐盟「碳邊境稅」是什麼?. 永續新聞. 2021-07-30 (中文). 
  2. Carbon border taxes: What are their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Brookiings. 2021-10-05 (英語). 
  3. 陳映璇. 碳關稅將上路、零碳新賽局開跑!台灣為何該擔憂國際競爭力?. 數位時代. 2021-07-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