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學(原惠南中學)為愛國華僑黃泰楠先生於1947年發起創辦的惠安縣第一所僑辦中學,坐落於東園街北一公里處,北枕大覺山,南瞰泉州灣。現為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福建省重點僑校。校園占地面積8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 1942年前,地處閩南僑鄉的惠南地區卻沒有中學小學生升初中,須跨山過海進城,路途遠、花費高、不方便,因此失學的貧困家庭子弟不在少數。鄉親們企盼惠南地區有一所中學,以方便子弟讀書,發展教育。 1943年,熱心教育鄉賢駱忠信、孫仲基等先生利用東園溪山小學部分校舍創辦「復興中學」,因種種原因,一年後被併入惠安中學。
於2018年9月經市政府批准惠南中學改名為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學。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生3023人,教職工234人,其中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教育教學骨幹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市級骨幹教師37人,縣級骨幹教師9人。 學校占地112328平方米,建築面積33801平方米,綠化面積28007平方米,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教學大樓、師生宿舍樓、師生食堂、實驗樓、圖書樓、體育館、生態館、地理園、生物園、校園網、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地理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計算機教室科技活動室、400米標準運動場及各種教育教學儀器[2]都達一級達標高中要求。
學校簡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華僑與家鄉聯繫日見緊密。1946年4月,旅菲愛國華僑教育家黃泰楠先生等鄉賢發起並組織了惠南中學籌備委員會,後改為旅菲惠南中學董事會。1947年5月,黃泰楠先生親自回國,在廈門成立惠南中學董事會,着手籌備建校,定校名為「惠安私立惠南初級中學」,聘請駱瑪琺先生為校長,黃保欣先生為教務主任。黃泰楠先生在與眾鄉賢多處勘察後,選擇大覺山南麓靈光寶地作為新校址,籌備建築校舍。同時,又利用東園溪山小學部分校舍,於8月招生,9月上課。自此,惠安縣第一所僑辦中學誕生了。之後,黃泰楠先生重返南洋諸埠奔走募捐,在眾熱心人士的支持下,1948年春動工興建「僑菲堂」,越年夏季落成,秋季遷至現址。
視頻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要想成為學科帶頭人,你只需要做到這三點 ,搜狐,2018-07-25
- ↑ 中小學教學儀器是什麼包括哪些 ,搜狐,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