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福建省漳浦民族華僑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福建省漳浦民族華僑中學學校占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配備有400米標準運動場[1]、排球場、羽毛球場、毽球館等室內外體育運動設施。學校開設15個教學班,配備了物理實驗室[2]、音樂室、美術室、心理諮詢室等多功能用室。

目錄

校園諮詢

漳浦民族華僑中學建校65周年:砥礪前行,再鑄輝煌

2022年,時值漳浦民族華僑中學六十五周年校慶。六十五載風雨兼程,春風化雨,英才廣布,漳浦民族華僑中學以立德、育才、樹人為己任,擔當作為、傾力奉獻、碩果纍纍,福澤一方民生,為畲鄉湖西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漳浦民族華僑中學位於漳浦縣湖西畲族鄉,1955年,湖西鄉旅居印尼的愛國僑胞藍亞南先生(時任漳浦公會主席)回國觀光探親,深有感觸,返抵僑居地之後,即與藍彰傳(時任漳浦公會文書)、藍待輔、黃道、陳允金等先生商量,決定帶頭捐資並發動僑胞在家鄉建一所中學,並在1956年在海外相應成立籌建組織、開展籌募工作。籌募初期得到藍長義、藍進水、黃水藻、藍榮金、藍利貞、藍水乞、藍通源、藍纘緒、黃有財、楊朝茂、藍茂盛、藍玉枝、黃淵源、藍施仁、楊來水、楊大目、黃清松、藍精誠、黃春枝、蔡大舌、楊明玉、楊水萬等先生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他們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作資助家鄉興辦學校的具體行動,人人慷慨解囊、集腋成裘,玉成斯舉。1957年春,藍亞南先生再次回國時,確定校址在頂圩村外,並開始動工興建校舍。建校期間,學校還得到歸僑、僑眷藍德光、吳吉籍、藍來福、藍全欽、藍安榮、藍振金等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協助。當年9月27日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定校名為「福建省漳浦華僑中學」。1972年遷址於樓下山南麓(現址)。2008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更名為「福建省漳浦民族華僑中學」。經過六十五年的發展,學校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目前學校占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配備有400米標準運動場、排球場、羽毛球場、毽球館等室內外體育運動設施。學校開設15個教學班,配備了物理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心理諮詢室等多功能用室。

政策扶持

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力度,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國家少數民族政策扶持,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同時,承接學校發展歷史,增進交流和溝通激發海外華僑和社會各界辦學助學的熱情,為學校跨越式發展添磚加瓦。1985年愛國僑胞集資建僑中圖書館,1986年設立「華僑獎學獎教基金」,1989年集資參建教學樓,2003年設立「黃驥愛心助學金」,2013年設立「有才獎學獎教基金」,2013年設立「深圳僑中校友獎教基金」,2017年僑胞黃萬丁、藍寶華伉儷捐資80萬元參建「萬寶樓」……

教學成果

一面面錦旗,一張張獎狀。一本本證書,一份份獎品,是全校師生辛勤勞動、齊心拼搏的結晶,是港澳同胞、愛國僑胞以及社會各界熱心支持的見證:辦學以來,省人民政府授予學校董事會「樂育英才」銀質獎章,市人民政府授予學校「辦好初中先進校」、「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體育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更是穩步上升,連獲殊榮:2013年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及「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信得過學校」、「5A級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學校教育教學綜合發展邁上了新征程。為黨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設者和優秀傑出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磚添瓦、貢獻力量,書寫了漳浦民族華僑中學莘莘學子的榮光與夢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