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天,遂想起(郜小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秋天,遂想起(26) 郜小虹)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秋天,遂想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秋天,遂想起》中國當代作家郜小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天,遂想起

夜裡淅淅落落下了一陣雨,清晨出得門去,一股清冷的空氣撲面而來,不禁打了個寒噤。院子裡,前些日子還長得蓬蓬勃勃的蜀葵,不知道何時已萎黃凋零,許是夜裡風大,有幾棵枝杆折斷了,垂頭喪氣頹廢在花池裡。槐樹下落了很多葉子,黃黃綠綠一地,斑斑駁駁濡濕在泥水裡。果然,一層秋雨一層涼了!心裡這麼念叨着,腦海里同步就閃顯出他的模樣來。

他是我高中的語文老師,叫鄭永樂,我們習慣叫他小鄭。這個稱呼是有來歷的:教我們的時候,他剛剛大學畢業,於我們長不了幾歲。最要緊的是,他個子很矮,大概只有一米六的樣子,而且身材瘦小,常常喜歡着一條淡藍色牛仔褲,一件月白色休閒夾克衫。乍一看,顯然就是初中高年級的小男生嘛!自此,同學們不約而同私下裡就都稱他「小鄭」了。他皮膚特別蒼白,巴掌臉上一雙眼晴顯得尤其大!也正是這雙眼睛,能夠將他和我們區分開來。在一群熱情熱血但明顯任性偏執又自以為是的倔強中,這雙充滿着自信堅定又成熟深邃的眼睛彰顯着他的與眾不同——他是我們的老師!

其實高一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教我們。我當時所在的學校,是縣城的一所完中,有初中部。據說小鄭初到學校報到時,原本滿心期待的學校領導看到眼前這個袖珍型的新老師,着實失望了好一陣子!儘管他畢業於名牌師範大學,但是由於擔心他的外形鎮不住那些比他高出一兩頭的高中學生,所以開學就安排他帶初一。而當時帶我們語文的,是一個中年女老師。這個老師姓什麼,早就不記得了,只記得她臉上永遠都是一副水波不興的表情。上課也永遠是一個模式:讀課文——劃層次——找句子——總結主題或技法。最忍受不了的是她講課的聲音,一成不變平緩的低八度,聽不了幾分鐘就懨懨欲睡。一段時間,尤其讓我憤怒失望的是,我的作文她居然每次都只打個閱號!唯一一次的批語到今天我仍記憶猶新:字是一個人的門面,正如你的臉。你連臉都收拾不乾淨漂亮,怎麼指望別人去了解你的思想呢?先把字寫好!彼時,我的字的確很令人汗顏!這也一直是我的軟肋。可是,要知道,從小學到初中,我的語文成績卻一直是獨占鰲頭的,尤其是作文,每篇必是被老師當作優秀範文全班傳閱的!我自信在高中,自己依然可以憑藉這一點博得語文老師的青睞。所以,每次作文課,我都極其用心的構思謀篇布局,卻不曾料到,因為不漂亮的書寫,老師竟連我的文章都無心一讀!也談不上注意到我這個熱愛語文學習的學生了!極度的失望中,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銳減,班裡的大部分同學,都開始在語文課上睡覺、做其他作業,互相傳紙條……那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們班期末考試語文成績自然一塌糊塗。而小鄭帶的初一班,卻在那個學期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出盡了風頭!

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換了語文老師,但沒料到是小鄭。第一節課,小鄭邁着急促的大步跨進了教室。牛仔褲,米黃色短袖T恤,乾淨利落的樣子。「同學們,這學期我帶你們語文課。現在開始上課!」簡單的開場白,平靜的聲調里是十足的底氣。第一天上課的內容已經模糊了,但他那雙深邃的,極有洞察力的眼睛和深沉的,富有磁性的聲音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記憶里。

小鄭是個極有情趣的文藝青年。因為他住在班主任隔壁的宿舍里,平日裡不上課的時候,我們去找班主任,總會聽到他房間裡傳出好聽的吉它聲,偶爾還伴着他優美嘹亮的歌聲。他的書多極了!平日裡我們早讀的時候,他也總是捧着一本書,在教室的走道裡邊監督我們,邊自己閱讀,時不時就見他微合書本,陷入了沉思。有時順手拿起誰的筆,在書頁上疾寫幾行。上語文課的時候,他很少打開課本,簡潔幾句引課之後,便進入正題。課題是照例要寫板書的,他個子矮,所以寫板書的時候,就常常踮了腳尖,儘量把字兒寫在黑板高處,以便後面的同學都能看得見。他的字是極漂亮的,筆畫舒展而大氣,很有力道,形體也流暢而美觀。講課的時候,他總是習慣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寫剩下的半截粉筆,走到我們中間,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有時正講得盡興,忽然拋個問題給我們,繼而就用他那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在全班逡巡着,探詢的眼神總會在他特別欣賞的某個學生面前稍做停留。等大家發言的時候,他聽得極認真,從不輕易打斷學生的回答。偶爾似乎我們的回答觸動了他的某些想法,他側耳凝神,半眯着眼,陷入短暫的思考。很快,就針對剛才的話題又提出了新問題,往往這時,教室里就漸漸熱鬧起來了,有時候竟象是在開辯論會。而他,總是微笑着聽大家的辯論,不時巧妙的穿針引線,讓這場精彩的辯論始終圍繞主題。

或許是課堂上的出色表現,讓他很快便注意到了我。每次有難解的問題,同學們都長時間的猶豫沒人站起來回答時,他總是將目光看向我,鼓勵道「你來試試!」第一次作文課上,我努力讓自己的字兒寫得不那麼難看,忐忑又充滿期待的將作文本交了上去。等到第二周的作文課上,我的那篇作文被小鄭老師當作成功範文又是朗讀又是組織同學們賞評。等到作文本發到我手中的時候,我小心翼翼打開來,看到鮮紅的、幾乎滿滿一頁的評語!老師盛讚了我的作文!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是美美的陶醉其中!從此,重燃了學語文寫作文的熱情!今天,我自己也做了語文老師,並熱烈的迷戀在文字里穿行,都是因了他的鼓勵和影響!

記憶最深刻的是他講授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他用那沉深的,磁性的聲音在朗讀,我聽得入了神,恍惚間自己就坐在小院裡,抬頭看青綠青綠的高遠的天,一群響着鴿哨的馴鴿飛過頭頂的天空了。那時候,我家的院子裡恰好有一棵大槐樹,而我也總是喜歡在午後的槐樹下,看那點點日光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看清晨母親在樹影下掃過之後灰土上留下的隱隱約約的條痕。心底里無端的,油然而生一種落寞的情懷。「唉,天可真涼了——」「可不是麼?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小鄭老師繼續抑揚頓挫的朗讀,而我眼前,不覺又是另一番場景……整堂課,他用飽滿的熱情為我們介紹郁達夫的苦悶,沉淪和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深情的語調,豐富的語言和神態把我們帶入北國的秋天

一直到今天,每每在某個早晨走在上班的路上,看變黃的樹葉子悠悠地飄落,感受瑟瑟的風吹過的寒涼,聽息里索落的雨聲時大時小,都會想起《故都的秋》,想起小鄭來![1]

作者簡介

郜小虹,教師,現供職於寧夏平羅四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