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漢瓦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漢瓦當 100種中國符號-6

瓦當即瓦擋,是中國古代建築簷頭筒瓦前端的遮擋。[1]雖只是前端的遮擋,但它卻是秦漢時期的鮮明文化符號。[2]

中國建築陶器的燒造和使用,早在商代時期已經開始,是最早的建築。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創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築陶器。

秦代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混戰的局面,各地區、各民族得到了廣泛交流,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到了漢代,社會生產力又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突飛猛進。所以秦漢時期製陶業的生產規模、燒造技術、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

土木之功

西漢時,形成了以「秦磚漢瓦」和木結構的完整的建築結構體系,史稱之為「土木之功」。

這種斗拱既起支撐的力學作用,又有裝飾的藝術效果,體現了傳統住房建築濃厚的民族風格。

雕樑畫棟、檐廊迴轉、一門一院、一亭一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難以言表的古樸滄桑。[3]

金碧輝煌淹沒於歷史煙雲

秦磚漢瓦,並非專指"秦朝的磚,漢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漢時期的青磚與古瓦。它們歷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動物形象、充滿活力的生活場景,再現了當時人們對現實世界與美好生活的願景。[4]

作為秦漢時期的鮮明文化符號,它卻真實再現了博大精深、廣袤深邃的華夏文明遺韻,使凝聚在這秦磚漢瓦中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擁有了永恆的藝術生命力。

瓦當和其他藝術一樣,也是一定社會經濟觀念形態的反映,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建築藝術欣賞要求的提高,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粗糙到精緻,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古代用秦磚漢瓦建成的一座座的華麗城市,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摧毀,讓世人扼腕嘆息。[5]

被遺忘的印記

已故「弄瓦翁」著名學者陳直在其《摹廬叢著·秦漢瓦當概述》中,對秦漢瓦當進行了集大成的研究。儘管他的研究重點是以瓦當文字考訂秦漢宮殿、苑囿等的名稱和位置,但他對瓦當文字尤其是吉語類,瓦當文字所作的歸納分類以及把考古資料與文獻記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吉語類瓦當文字考察秦漢觀念及演變,給與了極大的啟迪和方便。[6]

當今學術界雖然已經認識到了秦漢瓦當的重要學術價值,並在利用瓦當文字考證秦漢宮室、官署、倉廩、祠廟、陵墓、苑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然而,對於瓦當文字尤其是吉語類瓦當文字,在反映秦漢習俗觀念及其演變方面的意義,則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與重視。只不過把它當作一種古拙的藝術品加以玩賞而已。

秦代瓦當概訴

史料記載,秦漢時期,富有特色的畫像磚和各種紋飾瓦盛極一時,後世將該時期的磚瓦統稱為「秦磚漢瓦」。[7]

秦代瓦當以蓮紋、葵紋、雲紋最多;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十分相近。秦代的建築相當可觀,如名振千百年的阿房宮,其間雕樑畫棟,壁畫、壁飾充滿各個角落。

據說陝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發現過鹹陽故城建築基址,出土了一部分壁畫殘片,圖案以紅、黃、藍、黑等顏色繪成,色彩鮮豔,變化豐富,風格雄健。顏色使用礦物質材料,能夠保持很長的時間。這一時期的建築壁畫,一般都按以下的工藝步驟完成:現在牆體上塗一層厚約0.5厘米伴有草灰的細泥,再刷塗一層很薄的石灰然後在白底色上繪製壁畫。壁畫結構層牢固耐久,色澤歷久變化不大。從現存的秦宮壁畫殘跡中,可以看到人物、車馬、樓台以及樹木、植物等等,線條運筆流暢、平塗設色,豪放大氣。[8]

鉛磚

秦代的磚素有「鉛磚」美喻。主要有米格紋、太陽紋、平行線紋、小方格紋等圖案以及遊獵和宴客等畫面。也有用於台階或壁面的龍紋、鳳紋和幾何形紋的空心磚。有的秦磚上刻有文字,字體瘦勁古樸,這種古磚十分少見。

空心磚

是盛行於戰國秦漢時期的巨形建築材料,其上大都飾有圖案,多是幾何圖案、動物圖案以及歷史或神話故事。

秦代的龍紋空心磚,圖案採用模印,在其正面、上側和右側三面均有圖案。正面及上側面中央飾二龍壁紋,上下兩邊附有鳳鳥和靈芝,右側飾走龍一條。整個滿幅填實,不留空白,顯得豐滿樸實,龍鳳的形象,莊嚴神秘,氣勢雄渾,具有秦漢藝術品的特有氣質。

漢代瓦當概訴

漢代瓦當是以動物裝飾最為優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

漢代畫像磚有空心和實心磚兩種。製作更為普遍,內容也愈加豐富,如闕門建築、各種人物、車馬、狩獵、樂舞、宴飲、雜技、馴獸、神話故事以及反映生產活動的畫面。在歷史發展中,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樑畫棟的宮殿形式和青磚黑瓦、樸素簡易的民居形式。

裝飾

漢代瓦當以動物裝飾最為優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

秦代瓦當以蓮紋、夔紋、葵紋、雲紋最多;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相近。可以推想,建築的其它結構和裝飾如此華美,建築的牆面不可能是素麵的。


紋樣

主要有植物紋、動物紋和雲紋三種。還出現了文字瓦當,例如"羽陽千秋"、"千秋利君"等,字體多是較典型的小篆書體,行款亦較固定,少見圖案。

紋飾

更為精進。王莽時期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形神兼備,力度超凡,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還有各種動物、植物等紋樣,如龜紋、蚊紋、豹紋、鶴紋、玉兔紋、花葉紋等,漢代瓦當中,以文字瓦當的數量最大,特點是在形制上分區劃界,中心是乳釘與聯珠,給銘文安排一個固定模式,在此範圍內作上下左右的變化。文字數目不定,最長可達十多字,例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萬壽無疆"、"天地相方與民世世中正永安 "等,字體有小篆、鳥蟲篆、隸書、真書等,佈局疏密相間,用筆粗獷,成為中國陶製品中獨具魅力的珍藏。


陶器文化

瓦當在戰國時期,它的形式是半圓形,到秦代,瓦當由半圓發展為圓形。漢代的瓦當製作非常興盛,著名的宮室建築,大多有燒製磚瓦的陶窯。從裝飾形式漢代瓦當主要分類有:

一、卷雲紋瓦當這種瓦當一般在圓形上作四等分,各飾一卷雲紋。其變化比較多,或四面對稱,中間以直線相隔,形成曲線與直線的對比;或作同向旋轉,富有節奏感。

二、動物紋瓦當這種瓦當主要飾有鹿紋、魚紋、燕紋等。

三、四神紋瓦當這類瓦當上飾有四神紋,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漢代認為四神具有辟邪致富的精神功能,漢代四神瓦當,在圓形構圖中表現幾種動物形象,非常生動自然,剛健有力,是圖案設計中的精品。

四、文字類瓦當這類瓦當巧妙地用文字作為裝飾,極具圖案之美,文字也大多是一些吉祥語,「千秋萬歲」「大吉富貴」等。這種用文字作為裝飾內容的表現手法,集中地體現出漢代裝飾的特色

《圖記》

清朝乾隆初年,朱楓在長安得瓦30種。朱楓的原形被複製到這本名叫《圖記》的書中。本卷序為清乾隆二十四年。[9]

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瓦當的專著。這本書收集了先秦時期各種刀布的錢幣圖案。

清朝中葉以來,古瓦當一直被視為古董,爭相收藏。陝西是秦漢時期的都城,出土的瓦當數量最多。

秦漢瓦當的研究始於宋代,如歐陽修的《集古錄》等。

清朝乾隆年間,朱楓將西安瓦當編成《秦漢瓦圖記》,是研究瓦當文字最早的專著。[10][11]

一輪古瓦一卷史

漢代的瓦當工藝做工精細,有篆體文字裝飾的瓦當,這些文字多為小篆書體,排列組織和諧勻稱,布局講究,而所用的文辭多為一些祈福的吉語。其藝術觀賞性可與精緻的印章相媲美。[12] 在唐宋時期,文人雅士把古代磚瓦做成了硯台,唐人吳融《古瓦硯賦》中載:"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為硯"。

到了清代,磚瓦硯更是成為一時的潮流風尚,而且在後來還成為了硯台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中,以文字瓦當硯、銅雀台瓦硯、漢魏銘文磚硯最富盛名。

現代,市場上多為清仿瓦當硯台,現存世保存完好的漢瓦極其稀少,拍賣現場至今只出現過一枚清代瓦當,由此可體現出漢瓦的珍稀程度。

視頻

《紀錄大時代》秦磚漢瓦咸陽宮·走進博物館夢回秦漢 2019053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