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積雨雲 - 濃厚龐大的雲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積雨雲 - 濃厚龐大的雲體

來自網絡的圖片

積雨云云濃而厚,由積雲變來,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積雨雲

外文名; A cumulonimbus cloud

由 來; 由積雲變來

概述; 積雨云云濃而厚,由積雲變來,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雲。

簡介

當形成濃積雲之後,若空氣對流運動繼續增強,雲頂垂直向上發展更加旺盛, 達到凍結高度以上,原來濃積 清晰的邊緣輪廓開始在某些地方變得模糊,此時就進入積雨雲(cumulonimbus,cb)階段。

積雨雲臃腫龐大,雲底高度一般約在400-1000米,在潮濕地區出現的高度通常比在乾燥地區低近一半;冬季寒冷地區約4500米,夏季溫暖地區約18,000米;積雨云云頂很高,可達對流層頂(8000-12000米)。在全球除了南極以外的地區均可產生。大多出現在溫暖潮濕的地面、山區以及在熱帶海洋上空。

形成

積雨雲也叫雷暴雲,是積狀雲的一種。積狀雲是由於空氣以對流運動形式造成絕熱冷卻,使水汽飽和凝結而成,其中包括淡積雲、濃積雲、積雨雲、碎積雲。

形成積雨雲的3個必要條件:

1、大量的不穩定能量。要產生對流天氣,首先大氣層結不穩定,在儲存有大量不穩定能量的大氣中,一旦受到足夠的衝擊力,不穩定能量就會釋放出來,變為空氣上升運動的動能。

2、充足的水汽。充沛的水汽也是形成雷暴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充沛的水汽,即使發生了對流,也不可能產生高大的雷暴雲。所以,雷暴雲多出現在水汽充沛的時間或地區。

3、足夠的衝擊力。大氣中不穩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具備了發生雷暴的可能。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還需要有足以使空氣上升,到達自由對流高度以上的衝擊力,這樣不穩定能量才能釋放出來,上升氣流才能強烈發展,形成雷暴雲。

天氣現象

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雲。積雨雲幾乎總是形成降水,包括雷電、陣性降水、陣性大風及冰雹等天氣現象, 積雨雲 積雨雲 有時也伴有龍捲風,在特殊地區,甚至產生強烈的外旋氣流--下擊暴流。這是一種可以使飛機墜毀的氣流。

夏季到來之前,我們在天上一般見到積雲,積雲如果迅速的向上凸起,就會形成高大的雲山,這時候,雲底慢慢變黑,雲峰漸漸模糊。不一會,整座雲山就會崩塌,天空也特別暗,馬上就會嘩啦嘩啦下起暴雨,雷聲隆隆,電光閃閃,有時還會帶來冰雹或龍捲風。

分類

積雨雲分兩種:禿積雨雲和鬃積雨雲。

禿積雨雲(Cb calv) 為積雨雲的初始階段,雲狀特徵除了在雲頂邊緣的某些部位由於冰晶化而開始模糊,呈現絲縷結構之外,其它特徵與濃積雲相似,無明顯差別。

鬃積雨雲(Cb cap) 在對流發展極盛階段,此時雲頂發展到極高,由於該高度遠高於凍結高度,出現大量的冰晶,而且又受到上空強穩定層的阻抑,所以雲頂花椰菜狀迅速消失,趨向平展,形成鐵砧狀,稱為雲砧。邊緣出現細鬃條紋,故稱 "鬃狀"。積雨云云砧有時也由於發展過程中因高空風速極大,水平運動加強,使雲頂沿風的去向水平鋪展開來而形成。積雨云云底陰暗,並有亂流造成的起伏。在雲的前方有升降氣流造成的滾軸狀雲。

類型

弧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arcus)

禿積雨雲(Cumulonimbus calvus)

鬃積雨雲(Cumulonimbus capillatus)

砧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incus)

乳房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mammatus)

破片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pannus)

傘頂積雨雲(Cumulonimbus pileus)

降水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praecipitatio)

管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tuba)

幔狀積雨雲(Cumulonimbus velum)

虛積雨雲(Cumulonimbus vir)[1]

參考文獻

  1. 積雨雲,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