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穿越城鄉的痛(翟永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穿越城鄉的痛》中國當代作家翟永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穿越城鄉的痛

我出生的時候,那個地方還屬於城鄉結合部。童年時記憶最深的事情也是最快樂的事,就是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去附近的菜地里摘野菜餵雞。我們為雞摘的野菜總是單一的馬舌菜,那些養豬、養羊的人家還要割一些青草。

在菜地里偶爾逮住一隻螞蚱也讓我們高興好一陣子,看見一隻蛤蟆都想將其抓住,就是沒幾個人敢抓。家長們逗我們這些小孩子時說:不上動物園也能看着動物。其實仔細想想:那是我們這一代人接近自然最好的方式和機會。

雖然養雞,卻很少能吃到雞蛋,倒是時不時地用馬舌菜攤的煎餅經給我們帶來了」口福」。

城市禁止養雞之後,那一帶也很快都轉了市民,菜地也被一個個工廠所替代。

當企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圖景時,城市的馬路變寬了,街道整潔了,一夜之間,許多被稱作「莉莉」、「毛毛」等的寵物狗走進了城市的視野。主人將這些狗或抱、或摟、或牽着,或者乾脆就稱其為孩子。

我雖然沒有養過狗,但也深知這些狗絕不會像過去的雞等那樣改善生活,倒是讓人們散步時多了一層憂慮:時不時地擔心會不會讓狗咬上一口,咬上一口就得趕緊去打狂犬疫苗。青青的草坪上老遠就能聞到狗尿、看到狗屎。煞了風景也污染了環境。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下崗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當看見一些大學畢業的朋友在工作崗位上無法施展才華的無奈時,我說了一句:

「千行萬行,種地才是本行。要是在農村種地的話,就不會有這些煩惱了吧!」

「也不是你想像的這樣,農村現在和過去也不能相比了。」家居農村的朋友道出了其中的隱憂。

過去在鄉下種地,不用農藥、化肥等,收成也夠一大家子人吃用,因為那時地多。現在地少了,家裡的人不少,種地時不僅需要化肥增產,還得必須用農藥,許多鄉鎮企業的興起,為農民增添了一條掙錢的門路,在占用了耕地的同時也污染了環境,使得青蛙、蜻蜓等動物逐年減少,害蟲應運而生,為了保證莊稼的生產,只得使用農藥,農藥使用得一多,害蟲倒沒見怎麼減少,環境反而越來越差。所收的莊稼交了公糧之後,還要扣除買農藥、化肥的錢才是種地的收入,所以,一年下來所收的糧食僅夠維持一家子的肚皮。

農村現在也很少有人養雞,倒是養狗的越來越多,大多都還是大狼狗。現在要是去鄉下,更要擔心會不會被狗咬着,狼狗比寵物狗咬得更狠。令城市人嚮往的自然環境也不會好到什麼地方;被城市人稱為綠色食品的野菜現在也是空有其名,因為打農藥時,這些野菜也無法倖免於難。

過去,一到夏天,孩子們在馬路上拿着掃帚打蝴蝶玩是一大遊戲,現在蝴蝶很少能見到了,變得整潔的街道也缺少了些許的生氣;田雞進入到餐桌為我們帶來了又一口福,又有誰想到過為此給我們的環境產生了多少副面的影響,生態平衡被破壞,人工治理又使得我們的生存空間沒有了更多的清新空氣;小區的空地上城市人也學着種起了疏菜,在吃上綠色疏菜的同時也為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增添了綠色。可是,反過頭來再想一想,在每年的植樹節上,我們種的樹也很多,而長成的又有幾棵,不管什麼樹,都是種上容易,長大成材很難,究其根源,還是人們只顧着一時之歡,缺乏保護意識造成的。如果每一棵小樹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城鄉的空氣質量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差。

有關於貓、狗等咬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對於貓、狗等身上的傳染病菌也被許多專家所證實。儘管如此,人們對此行徑似乎還是那麼熱衷。過去養雞沒有這樣的情況,現在養雞又出來一個禽流感。人和動物之間平空增添了這麼多的屏障。

尋常百姓家的動物,過去叫做家禽、家畜等,現在一律叫做寵物。過去在經過餵養之後,是讓其為人服務的,現在則是讓其代替人的位置,有時竟全然不顧其中所存在的憂慮和傷害。這些情況城市有、鄉村有,鄉村養狗看家護院的行為被城市人吸收,城市人張網捕鳥、抓青蛙賣錢等行為也被鄉村人所認同……

走在城鄉,一種痛一直充溢心間,無法揮去。人類的智慧擁有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科技的進步使得夏天有了空調,冬天有了暖氣。如果不去善待自然,一切都消失殆盡,我們的空調和暖氣又該如何運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句都會讀,卻無人去深刻領會其中的含義,如果照此發展下去,那步田地也就離我們不遠了。[1]

作者簡介

翟永旭,男,邯鄲人。河北省民俗協會會員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