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端午時節懷屈原(朱迪勞)

端午時節懷屈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端午時節懷屈原》中國當代作家朱迪勞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端午時節懷屈原

端午時節,在各種媒體空間,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由來和紀念緬懷屈子大夫的詩文圖畫。一個歷史人物能讓一個國度的人們長久地記在心上,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神奇力量在支撐着人們的精神信念?「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世世代代的人們自發地去傳播一個人的感人事跡,去弘揚他的偉大精神,這是一個奇蹟,奇蹟發生的背後自有其合理的歷史邏輯。

屈原,一個早已跨越國界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既是一個詩人,又是封建時代的一個政治人物。對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我最想要說的是,楚國政治大廈將傾、國運狂瀾既倒之時,屈原為何還要挺身而出予以扶挽?屈原以身殉國後的兩千多年來,人們到底在緬懷屈原的什麼精神?今天的政治人物應該要從楚國政權的興衰歷史中感悟到什麼?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詩歌《過三閭廟》我最愛讀,因為這首詩最能引起我心中因屈原而起的悲愴之情。從屈原抱石沉江的那一天起,他怨恨悲憤的靈魂就一直在沅湘之畔的蕭蕭樹林裡飄蕩。在中華的歷史天空中,他一直瞪大着雙眼,在觀察着他曾經留下過流浪足跡的湘楚大地——楚國滅亡以來這片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裡的人們是否早已擺脫了當年楚國人民的悲苦命運?

廓清歷史迷霧,人們早就看清了戰國後期兼併統一戰爭的歷史發展趨勢。戰國七雄逐鹿中原,比拼的是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靠的是各國統治者的戰略眼光、戰爭意志,憑藉的是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以及爭奪天下人才的謀略手段等。秦國的幾代君王,有很多卓越的改革家、軍事家為其所用,有眾多的謀臣策士為其運籌帷幄,有更多的忠臣和勇士為其效勞,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的歷代君王,他們君臣同心,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不斷開疆拓土,秦國最終成為了足以併吞天下、囊括四海、包舉宇內的政治軍事強國,而楚國當時的政治局面和形勢又怎樣呢?

翻開塵封已久的歷史書籍,我們不難發現,楚國政權在一幫昏君佞臣的糟踏折騰之下,早已千瘡百孔、元氣大傷而無法站立。一種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無可避免地出現在楚國人民面前,結果呢?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在醉生夢死,唯獨一個清醒的詩人士大夫屈原在為楚國的命運奔走吶喊?可惜楚國朝廷的許多顢頇官員卻麻木不仁,或裝聾作啞而渾然不覺。釜底火旺,釜水漸溫而游魚不知,可悲啊,可悲!(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屈原參與楚國政治的前後幾十年裡,先有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爭寵於國君面前,後有妖言惑君的鄭袖亂政,繼有胸懷狹窄的懷王稚子令尹子蘭胡亂謀劃。這些奸佞權臣在國君面前屢進讒言,百般陷害屈原,屈原縱然有天大本事,也無力革新楚國腐敗朝政。懷王和頃襄王皆昏庸無能之君,加之手下佞臣弄權作法,一個強大的好端端的楚國就這樣被這幫君臣毀了。

屈原確實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然而,他又太理想化了,滿朝都是顢頇朽木之官,楚國政權江河日下,岌岌可危,面對這樣的可怕局面,屈原憂心如焚,可想而知。

屈原最寶貴的品質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着求索精神,以及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之志和體察百姓疾苦的憂民之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把他對理想的追求之志,把他對楚國的摯愛之心,把他對民瘼的體恤之情全部化為了杜鵑啼血般的詩句,他為國為民而日夜呼號的心曲兩千多年來一直縈繞在人民心中。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這是何等的痛苦。被疏遠流放之後,「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是何等的窘迫。「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這是何等的清白和清醒。

漁父曾開導屈原說:「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卻毫不含糊地回答:「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這是何等的痛楚和絕望!屈原只有以死殉國,才能把他心中對楚國及其人民的千般之憂萬般之愛顯示天地之間。屈原最後抱石投江以死這一決絕勇毅舉動就這樣定格在楚國走向衰亡的悲劇歷史上,就這樣閃耀出長虹般的萬丈光芒而永留在中華歷史的長天之中。

屈原以他眾多的楚辭體詩歌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文學地位,這是後世人們都公認的事實。司馬遷對屈原的偉大著作離騷這樣評價:「《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幾千年來,論及文學才華,有幾人堪與屈原媲美?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執着追求真理,最後以死殉國。他的壯烈之死沒能喚醒楚國昏君佞臣,但必將可以喚醒後世無數的為國執政者。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屈原本來也可以和其他渾渾噩噩的朝中大夫一樣,可以不死,但他死了,這就是屈原的偉大所在。

[1]

作者簡介

朱迪勞,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