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個開蛤蟆車回鄉的人(老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一個開蛤蟆車回鄉的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第一個開蛤蟆車回鄉的人》中國當代作家老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第一個開蛤蟆車回鄉的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春末的某個下午,春寒料峭。

破舊、簡陋的祥雲橋街早已被田心町那一望無垠的碧靑麥田緊緊地攬在懷中。

古老的三拱祥雲石橋迎着微微的寒風靜靜地臥在祥雲江上,碧青的江水泛起了層層漣漪,悄無聲息地向南流去。

「嘀嘀,嘀嘀,嘀嘀----」一輛黑色的蛤蟆車行駛在那條橫穿田心町的太白公路上。

蛤蟆車駛上了祥雲古石橋,猶如一個醉漢左揺右晃地向祥雲橋的青石板街開去。

蛤蟆車嘞,蛤蟆車嘞,蛤蟆車嘞----」不知道從何處冒出了一群衣衫襤褸的孩子尾隨其後,手舞足蹈地叫着喊着。

蛤蟆車開到青石街那家曾經的賣餃兒的鋪子門前停下了。

一個西裝革履、油頭粉面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他中等個子,國字臉,劍眉大眼,鼻樑上架着一副金絲眼鏡,儼然一位儒商。他就是前幾年攜家人神秘失蹤的靑石街人譚葛。緊跟其後的是一位衣着時髦、燙髮高跟鞋、穿金戴銀、提着名貴坤包的,有幾分姿色、有幾分妖冶之氣年輕女子,徑直進了那家曾經的餃兒鋪---譚葛叔父、村支書的家。

譚葛衣錦還鄉了,這令祥雲橋的人都認為並堅信譚葛在外發達了。有人說,譚葛的富有可與民國時期的祥雲橋首富曉鬍子比肩;還有人說,曉鬍子根本無法與他可比,當年曉鬍子坐的是馬車,而他開的是蛤蟆車。譚姓人家更是引之為豪:「當年祥雲橋第一個坐包車的是當過縣委書記的譚姓人,而今祥雲橋第一個開蛤蟆車回鄉還是我們譚姓人葛倈仔。

當晚,譚葛駕香車攜美人、榮歸故里的消息便不脛而走。

第二天,那輛載着年輕女子的黑色蛤蟆車搖揺晃晃出現在祥雲橋街上。蛤蟆車所到之處就會引來人們的駐足觀望和議論。那蛤蟆車到過鎮政府,去過信用社,最後開進了當年「運輸大王」唐璉的院子裡。

那幾天,譚葛便成了祥雲橋街上人們話題的中心,他當年的亊又勾起了鄉鄰的回憶,他那在外發達的傳聞,從祥雲橋街上迅速傳遍了十里八鄉。

當年,在祥雲橋區譚葛也是一個知名人物。那時私有企業剛起步,黨和政府為私有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最優越的環境--無息貸款,低價劃撥廠址。當時,為響應上級大興私有企業的號召,祥雲橋區政府隆重推出了私有經濟「十大王「。譚葛因為辦了一個塑膠作坊專做塑膠鞋、塑膠灰桶等,也被區政府、企業辦加冕為「塑膠大王」。之後,他以無息貸款低價購得了二十幾畝的土地準備新建廠房。可是,廠房還沒奠基,土地就易主了。因為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加之管理不善,而倒閉。從此,譚葛夫妻迷上了賭博,為還巨額賭債,不得已把土地原價推給了「鋼鐵大王」玢璉,,還了賭債後,舉家從祥雲橋「蒸發」了。不到半年就有消息傳來,譚葛去了雲南並且發了財。這次回鄉後鄉親們才從他自己的口中得到確切的信息:這幾年,譚葛在雲南開礦發達了,創立了湘滇礦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身價早已過億。那年輕的女子就是他的助手。這次回鄉就是為了尋找合作夥伴,吸納更多的資金,把公司辦得更大更強。

半個月後,譚葛開着那輛蛤蟆車載着那個年輕女子,在鎮黨政領導、信用社主任、唐璉等一行人的歡送下,緩緩開上祥雲橋,然後突然加速,一溜煙過處,便在人們的視線里消逝了。

一年過去了,信用社主任盼星星盼月亮似的,都沒有盼到譚葛的湘滇礦業公司還來的貸款利息。唐璉望眼欲穿也沒有望到那十萬元股份紅利。原來,那次譚葛回鄉遊說了信用社主任,以回扣百分之三十的利誘貸得了三百萬元;以入股分紅的許諾讓唐璉投了五十萬元,並答應每年分紅五萬。後來,信用社主任親自飛抵雲南,找到了湘滇礦業公司,那裡已是人去樓空。當地人告訴他們,湘滇礦業公司其實根本就是一個皮包公司,他們沒有礦井,更沒有礦工,半年前就沒有人來辦公了。聽說,那個譚葛拋下妻兒與自己的女助理去了緬甸開超市去了。

信用社主任聞後,臉色慘白,便問:「他不是有一輛黑色寶馬嗎?」「那寶馬是租的。」回到祥雲橋後,信用社主任把在雲南獲得的信息告訴了唐璉。唐璉大罵:「葛徠野崽狗日的,狗婊子養的,把我騙慘了!要是見到他了,我要是不一刀捅進他的心囗凼,等鐵鏽長到三寸厚才扯出來,就是通世界人的崽!」唐璉到了這個時機,也只能罵罵,出出怨氣而已。後來,毎逢村幹部來收農業稅及各種攤派款時,唐璉一概拒交,並對村支書說:「我有五十萬在你侄兒葛倈那裡,要交的款你找他要去,不要煩我!」譚支書無言以對。就這樣,唐璉一家七囗近十年沒交一分農業稅和攤派款。

二十一世紀初期春末的某個下午,依然春寒料峭。

那攬祥雲橋街於懷中的無垠的碧青麥田早已不見蹤影了,被幾條矗立着一幢幢有着現代氣息的小洋樓街道占據了。

譚葛又回祥雲橋了!不過,這次不是自駕着蛤蟆車,而是他的妻兒匿帶着他的骨灰盒坐火車乘客車回來的----譚葛在滇得了怪病客死異鄉了。

原來,譚葛與女助理沒去緬甸,在中緬甸邊境就落了腳。不久,便跟當地人合股開了一家超市,生意火爆,日進斗金。後因分利發生爭執,當地人退出,超市全部轉讓給譚葛。後來譚葛不知患了什麼病,醫院也查不出病因,無法對症下藥,不到三個月就病情加重了。某一天,女助理人說要去進一趟貨,可這一去,猶如泥牛如海。譚葛去銀行一查,七十萬巨款已被她取走。譚葛只讓元配回到超市。春末,譚葛骨瘦如柴,腹部卻脹鼓鼓的,終於臥床不起了。某一天,周身疼痛,骨子奇癢緊緊折騰了一個通宵,他硬是睜着雙眼,離開了人世,遺體就地火化。就這樣,譚葛一家回到了祥雲橋。

按照常理,像譚葛這樣的大老闆身後亊應該會大操大辦的。可是出乎人的意料,喪亊特別冷清,靈柩在家僅放三天,雖是開堂擺酒,但沒有漁鼓鬧喪堂,更沒有龍獅隊接外家人。出喪那天,只有幾把嗩吶和一個盤鼓隊和一支西樂隊,氣氛是那麼淒涼。這在祥雲橋鎮已是最冷清的出殯儀式了,與當年譚葛駕香車攜美人還鄉的情形相比,落差是多麼大呀!據街上幾個消息靈通人士說,譚葛早已不是什麼大老闆了,身邊沒有幾個錢。就是這次回家辦喪事的費用都是兄弟姐妹及族人籌募的。譚葛究竟是身無分文,還是家藏萬貫,除家人之外,對祥雲橋的人來說,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雖然祥雲橋人送走了譚葛,但因他之死掀起的波浪的余瀾並未消失。

對譚葛之死,祥雲橋的老江湖漢徠瘸子人認為,譚葛不是得病,應該是遭人暗算,中了滇人的蠱毒。對他的觀點,人們極為認可,因為興漢十八歲就去了雲南混,年近花甲才回歸故里,堪稱雲南通。

祥雲橋雖說從建築上看是一個有着現代元素的集鎮,但歸根結底是農村,所以封建迷信意識並未徹底淡化。居民們總愛把那些人的離世緣由與最親的人的長相、壽年牽強一起。譬如,年近九旬、身壯齒健的王奶奶的孫子因車禍身亡,人們就說:」老人牙齒健,小心吃後代。」再譬如,剛過五十的幹面匠的譚七因心肌梗塞去世,他女人的苦骨(顴骨)突出,街上人就說:「女人苦骨高,殺夫不用刀。」對於譚葛的客死異鄉,街上那些人又是這樣評說:「男子奶大坐中央,女人奶大守空房。」這話琢磨起來,還有點道道。你瞧,譚葛的老婆譚王氏生得牛高馬大,豪乳肥臀的,雖年近六旬,但那豐滿的身段,就是祥雲橋那幾個豐腴的風騷少婦與之pk的話,也只有落荒而逃,淪為她手下敗將的份兒!

[1]

作者簡介

老鄧,散文網簽約作家,白羊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