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1]頒獎典禮於1961年4月17日在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公民大禮堂(Santa Monica Civic Auditorium)舉行,由鮑勃·霍普(Bob Hope)擔任主持人。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
時間 1961年4月17日
地址 聖莫尼卡公民大禮堂
主持人 鮑勃·霍普
頒獎嘉賓
史蒂夫·艾倫和簡恩·梅朵斯頒發原創歌曲獎
尤·伯連納頒發女主角獎
波莉·伯根和理查德·威德馬克頒發視覺效果獎
奧黛麗·赫本頒發最佳影片獎
基蒂·卡萊爾和莫斯·哈特頒發編劇類獎項
葛麗亞·嘉遜頒發男主角獎
丹尼·凱耶頒發榮譽獎
威廉·惠勒頒發榮譽獎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頒發導演獎
愛娃·瑪麗·森特頒發男配角獎
賽德·查里斯和托尼·馬丁頒發攝影類獎項
秀蘭·鄧波兒頒發青少年獎
艾瑞克·約翰斯通頒發外語片獎

現場表演

四兄弟組合表演 《錦繡山河烈士血》插曲"The Green Leaves of Summer"
康妮·弗朗西絲表演 《痴漢艷娃》插曲"Never on Sunday"
The Hi-Lo's表演 《從心所原》插曲"The Facts of Life"
簡·摩根表演 《生涯巔峰》插曲"The Second Time Around"
莎拉·沃恩表演 《小人物狂想曲》插曲"The Faraway Part of Town"

提名及獲獎大戶

提名數量稱 提名影片
10項 《桃色公寓》
7項 《錦繡山河烈士血》、《兒子與情人》、《小人物狂想曲》
6項 《斯巴達克斯》
5項 《孽海痴魂》、《夕陽西下》、《痴漢艷娃》、《從心所原》
4項 《風的傳人》、《驚魂記》、《旭日東升》
3項 《出埃及記》
2項 《青樓艷妓》、《坎坎舞》、《壯志千秋》、《處女泉》

獲獎名單

榮譽獎

授予以許多難忘的銀幕表演並作為個人為美國電影企業獲得了國際上承認的賈萊·古柏

授予在電影喜劇領域有首創精神的史丹·勞萊

授予在1960年為《過分樂觀的人》一片有最出色表演的童星海利·米爾斯

1960年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授予索爾·萊塞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無)

二等獎(獎章)

授予生產一種便於控制、安全操作、簡單、高標準且多用途的優質音響系統的安皮克斯專業器材公司

三等獎(獎狀)

授予阿瑟.霍爾科姆,彼等羅.瓦拉霍斯和哥倫比亞公司製片廠的攝影機部

授予安東尼.帕格利亞的20世紀福斯公司制廠的機械效果部

授予聯合電影工業公司的卡爾.豪奇,羅伯特.格魯貝爾。

主要獎項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公寓/公寓春光》
最佳男主角 伯特·蘭卡斯特《靈與欲/孽海痴魂》
最佳女主角 伊麗莎白·泰勒《青樓艷妓/應召女郎》
最佳男配角 彼得·烏斯蒂諾夫《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女配角 謝莉·瓊斯《靈與欲/孽海痴魂》
最佳導演 比利·懷德《公寓/公寓春光》
最佳原創劇本 《公寓/公寓春光》
最佳改編劇本 《靈與欲/孽海痴魂》
最佳攝影(彩色) 《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攝影(黑白) 《兒子與情人》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彩色) 《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黑白) 《公寓/公寓春光》
最佳服裝(黑白) 《生命的真諦》
最佳服裝(彩色) 《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音效 《邊城英烈傳》
最佳電影剪輯 《公寓/公寓春光》
最佳特技效果 《時空大挪移/時光機》
最佳原創歌曲 "Never On Sunday" 《痴漢艷娃/別在星期天》
最佳配樂(音樂片類) 《一曲相思未了情》
最佳配樂(劇情和喜劇片類) 《出埃及記》
最佳動畫短片 《蒙羅》
最佳真人短片 《畫家的一天》
最佳紀錄短片 《傑索菲娜》
最佳紀錄長片 《飛馬》
最佳外語片 《處女泉/處女之泉》瑞典

提名名單

獎項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邊城英烈傳》、《靈與欲/孽海痴魂》、《兒子與情人》、《夕陽西下》
最佳男主角 特雷弗·霍華德《兒子與情人》、傑克·萊蒙《公寓/公寓春光》、勞倫斯·奧利弗《藝人》、史賓塞·屈塞《向上帝挑戰/風的傳人》
最佳女主角 葛麗亞·嘉遜《旭日東升》、黛博拉·寇爾《夕陽西下》、雪莉·麥克雷恩《公寓/公寓春光》、瑪麗娜·墨蔻莉《痴漢艷娃/別在星期天》
最佳男配角 彼德·福克《暗殺公司》、傑克·克魯申《公寓/公寓春光》、薩爾·米涅奧《出埃及記》、士利·韋理士《邊城英烈傳》
最佳女配角 格林尼斯·約翰斯《夕陽西下》、雪莉·奈特《樓頂的黑暗》、珍妮特·利《精神病患者/驚魂記》、瑪麗·尤莉《兒子與情人》
最佳導演 朱爾斯·達辛《痴漢艷娃/別在星期天》、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精神病患者/驚魂記》、傑克·卡迪夫《兒子與情人》、弗雷德·齊納曼《夕陽西下》
最佳原創劇本 《怒而不發》、《生命的真諦》、《廣島之戀》、《痴漢艷娃/別在星期天》
最佳改編劇本 《向上帝挑戰/風的傳人》、《兒子與情人》、《夕陽西下》、《鼓笛震軍魂》
最佳攝影(彩色) 《邊城英烈傳》、《青樓艷妓/應召女郎》、《出埃及記》、《小人物狂想曲》
最佳攝影(黑白) 《公寓/公寓春光》、《生命的真諦》、《向上帝挑戰/風的傳人》、《精神病患者/驚魂記》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彩色) 《西馬龍》、《碧港艷遇》、《小人物狂想曲》、《旭日東升》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黑白) 《生命的真諦》、《精神病患者/驚魂記》、《兒子與情人》、《拜訪小行星》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痴漢艷娃/別在星期天》、《金鑽盟》、《7盜賊》、《處女泉/處女之泉》
最佳服裝設計(彩色) 《我愛巴黎》、《午夜花邊》、《小人物狂想曲》、《旭日東升》
最佳音效 《公寓/公寓春光》、《西馬龍》、《小人物狂想曲》、《旭日東升》
最佳電影剪輯 《邊城英烈傳》、《向上帝挑戰/風的傳人》、《小人物狂想曲》、《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特技效果 《驚險重重》
最佳原創歌曲 "The Facts of Life"《生命的真諦》、"Faraway Part of Town"《小人物狂想曲》、"The Green Leaves of Summer"《邊城英烈傳》、"The Second Time Around"《生涯巔峰》
最佳配樂(音樂類) 《電話皇后》、《我愛巴黎》、《讓我們相愛吧/願嫁金龜婿》、《小人物狂想曲》
最佳配樂(劇情類) 《邊城英烈傳》、《靈與欲/孽海痴魂》、《豪勇七蛟龍》、《斯巴達克斯/萬夫莫敵》
最佳真人短片 《女人的發明創造》、《海上的島嶼》、《一項運動的誕生》
最佳動畫短片 《巨人II》、《高昂的語調》、《老鼠和花園》、《陽光照耀之地》
最佳紀錄短片 《飛躍沉寂》、《哥本哈根城》、《喬治·格羅茲的過渡期》、《宇宙空間》
最佳紀錄長片 《天堂叛軍》
最佳外語片 《卡波》意大利、《真相》法國、《馬卡里奧》墨西哥、《第九圈》南斯拉夫

最佳影片

《公寓/公寓春光》精彩片段

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

伯特·蘭卡斯特[2](Burt Lancaster,1913年11月2日-1994年10月20日),電影演員、製片、導演和編劇。

1946年第一次參加電影拍攝《殺人者》中充當一個配角從此一鳴驚人成為電影明星。接着主演了《血濺虎頭門》。1948年與芭芭拉·斯坦威克合作出演黑色驚悚影片《對不起,打錯了》 。為派拉蒙公司主演了《沙漠情焰》等影片,一躍成為好萊塢賣座的明星之一。80年代仍舊活躍影壇,有不少精品問世,代表作是《大西洋城》《再上梁山》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9位。

個人經歷

伯特·蘭卡斯特,1913年生於紐約,原名伯頓·斯蒂芬·蘭卡斯特(Burton Stephen Lancaster)。中學時愛好體育,後獲體育獎學金進入紐約大學,不久輟學,與好友成立了蘭克雜技團,當雜技演員巡迴演出.後又改行參加輕歌舞團和夜總會的演出。後又改行做過推銷員和冰箱維修工。二戰時服兵役,在意大利和北非參加過戰鬥。


1945年,一位戲劇演出人在物色演員時,誤認他是演員讓他在百老匯演出舞台劇《搜尋聲音》。該劇只演出了3周,但蘭卡斯特的表演卻引起好萊塢一位製片人的注意。

1946年,他在環球公司的影片《殺人者》第一次登上銀幕。接着主演了《血濺虎頭門》,並為派拉蒙公司主演了《沙漠情焰》等影片,一躍成為相當賣座的明星。後來,他開了一家電影公司並自己製作電影。1948年,與芭芭拉·斯坦威克合作出演黑色驚悚影片《對不起,打錯了》 。

1955年,他所製片的《馬蒂》獲得第2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至80年代,蘭卡斯特仍舊活躍影壇,有不少精品問世,代表作是《大西洋城》和《再上梁山》。

1983年,主演比爾·弗索斯執導的劇情片《地區英雄》。

1994年10月20日,伯特·蘭卡斯特因心臟病發作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

最佳女主角

伊麗莎白·泰勒[3](Elizabeth Taylor,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美國影視演員。

1942年,九歲的伊麗莎白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喜劇片《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1943年,泰勒與米高梅簽約。1944年,12歲的她主演了《玉女神駒》 。1949年,作為女主角與蒙哥馬利·克利夫特聯袂主演了電影《郎心如鐵》。1956年主演《岳父大人》 。從1957年至1959年,她以《戰國佳人》、《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及《夏日驚魂》三度獲得奧斯卡提名。1961年,她憑藉在《青樓艷妓》中的表演獲第3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1963年,泰勒主演的《埃及豔后》上映 。1967年,她憑《靈欲春宵》獲第3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92年,泰勒獲得奧斯卡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2005年,伊麗莎白·泰勒獲得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11年3月23日在美國洛杉磯去世,享年79歲。

早年經歷

1932年2月27日,她出生於倫敦,父親Francis Taylor是一個畫商,而母親Sara以前還是一位舞台劇女演員。泰勒從三歲開始練習芭蕾舞。1939年二戰爆發前泰勒一家返回美國。1942年,九歲的她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喜劇片《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

人物經歷

1943年,泰勒與米高梅簽約,並出演電影了《Lassie Come Home》。1944年,12歲的她主演了《玉女神駒》。1949年,伊麗莎白·泰勒與蒙哥馬利·克利夫特聯袂主演了電影《郎心如鐵》。

1956年主演《岳父大人》。泰勒在1958年接下了根據田納西·威廉斯同名舞台劇改編的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在片中扮演一位風情萬種的性感女性角色,充滿了愛的欲望和饑渴,與之上演對手戲的是保羅·紐曼,泰勒憑藉本片的演出贏得了第3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7年至1959年,她以《戰國佳人》、《朱門巧婦》及《夏日驚魂》三度獲得奧斯卡提名。

1960年,她憑藉《夏日痴魂》獲第16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1961年,她憑藉在《青樓艷妓》中的表演獲第3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1963年,泰勒主演的《埃及豔后》上映,]她在片中飾演克莉奧佩特拉。1967年,憑《靈欲春宵》獲第3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與第2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1981年,泰勒決定出演百老匯改編的電影《小狐仙》,其中有4個角色需要她飾演。1985年,泰勒獲得第42屆美國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塞西爾.B.戴米爾獎。

1992年,泰勒獲得奧斯卡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1999年,泰勒獲得第5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終生成就獎。

20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給她女爵士勳章,表彰她對電影事業以及慈善事業作出的非凡貢獻。2001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將總統「公民勳章」頒給伊麗莎白·泰勒。2002年,伊麗莎白獲得約翰·F·肯尼迪中心榮譽獎。2003年,伊麗莎白·泰勒正式宣布退出影壇。2005年,伊麗莎白·泰勒從湯姆·克魯斯和凱蒂·霍爾姆斯手中接過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11年3月23日凌晨1點28分,伊麗莎白-泰勒在洛杉磯的雪松西奈山醫學中心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去世,享年79歲。

外部鏈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