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細葉榕灰白蠶娥

細葉榕灰白蠶娥昆蟲名,為鱗翅目,家蠶蛾科。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台灣等地。在華南地區危害小葉榕黃葛榕高山榕菩提榕菠蘿蜜等主要園林植物,在台灣危害榕樹及無花果。幼蟲取食於細葉榕的葉片和嫩梢,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蟲。孵化後的初齡幼蟲在葉片上取食葉肉組織,隨着齡期的增大,幼蟲開始沿葉緣取食。蟲少時葉子殘缺不全,影響細葉榕的觀賞價值;蟲多時,會把整棵樹的葉片吃光,甚至導致細葉榕枯萎死亡。[1]

目錄

形態特徵

幼蟲似家蠶,體灰白色,長約30毫米;蛹淡黃色(hao mi _yong dan huang se),蛹體長7至12毫米,蛹外被白色絲織狀物,寄生於葉片與樹枝上,翌年3至5月羽化成蟲,成蟲羽化後交配產卵於枝幹上或葉面上。孵化後的初齡幼蟲在葉片上取食葉肉組織,隨着齡期的增大,幼蟲開始沿葉緣取食。蟲少時葉子殘缺不全,影響細葉榕的觀賞價值;蟲多時,會把整棵樹的葉片吃光,甚至導致細葉榕枯萎死亡。

發生規律

粵北地區每年4至6月份和9至11月份為嚴重期。

分布與危害

幼蟲取食於細葉榕的葉片和嫩梢,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蟲。此蟲還為害黃葛榕、高山榕、花葉榕等其它桑科榕屬樹種。幼蟲有吐絲懸掛習性,俗稱為吊絲蟲。

防治方法

1、害蟲化蛹越冬期間,結合榕樹修剪,清除蟲源,修剪的枝葉應及時焚燒;

2、對幼齡幼蟲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