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葉野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葉野牡丹

中文學名:細葉野牡丹

拉丁學名: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桃金娘目

亞 目:桃金娘亞目

科:野牡丹科

屬:野牡丹屬

種:細葉野牡丹

細葉野牡丹(學名: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小灌木和灌木,分布於中國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福建香港海南。生長於海拔約1300米以下地區的山坡或田邊矮草叢中。 細葉野牡丹花色艷麗,為優良的地被或垂吊盆栽植物。可於庭園中片植或花壇布置;風景林路邊向陽處片植或帶狀種植。植株含有鞣質、黃酮類、氨基酸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藥用價值。

形態特性

小灌木和灌木,直立或匍匐上升,高30-60厘米,分枝多,披散,被緊貼的糙伏毛。

葉片堅紙質或略厚,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頂端廣急尖或鈍,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長2-4厘米,寬8-20毫米,全緣,具糙伏毛狀緣毛,5(-3)基出脈,葉面密被糙伏毛,毛隱藏於表皮下,僅尖端露出,有時夾有微柔毛,基出脈下凹,背面沿脈上被糙伏毛,有時其餘被微柔毛,側脈互相平行;葉柄長3-6毫米,被糙伏毛。

傘房花序,頂生,有花(1-)3-5朵,基部有葉狀總苞2,常較葉小;花梗長約3-5毫米,密被糙伏毛,苞片2,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4毫米,被糙伏毛;花萼管長約7毫米,直徑約5毫米,密被略扁的糙伏毛,毛有時具極少分枝,裂片披針形,長約7毫米,外面被糙伏毛,裡面無毛,具緣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棒狀,較裂片短;花瓣玫瑰紅色至紫色,菱狀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長2-2.5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微凹,具1束刺毛,被疏緣毛;雄蕊長者藥隔基部伸長,彎曲,末端具2小瘤,花絲較伸長的藥隔略短,短者藥隔不伸延,花葯基部具2小瘤;子房半下位,頂端被剛毛。

果壇狀球形,平截,頂端略縊縮成頸,肉質,不開裂,長約8毫米,直徑約l厘米;宿存萼密被糙伏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極相近,主要的區別是,該種植株較大,毛被較密,葉面密被糙伏毛,毛隱藏於表皮下,僅尖端露出;花較大,萼上的糙伏毛略扁。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貴州、廣西、廣東(樂昌翁源花都龍門和平河源大捕陸豐惠東廣州陽春)、福建、台灣、福建、香港、海南。生長於海拔約1300米以下地區的山坡或田邊矮草叢中。

生長習性

晴天5:30花瓣呈相互抱疊緊密的橄欖形,掰開花瓣可見內折的外輪紫色雄蕊未展開;6:00-7:30花瓣重疊緊密,部分有鬆動,掰開花瓣可見內折的外輪紫色雄蕊微微展開;8:00花朵微微開口或半開(開口直徑1厘米左右),外輪紫色雄蕊半展開;8:30花朵全開,外輪紫色雄蕊完全展開和花柱彎向花瓣翼側。14:40花瓣開始合攏;16:00花瓣半合攏;19:00花瓣全部合攏(天暗)。次日,花形態與前日19:00的一致。第3天花瓣雌雄蕊及花柱整體脫落。單花花期1天,觀賞期2天。

2012-2013年度對福建省漳州天寶五峰的細葉野牡丹自然居群的開花物候進行觀測。細葉野牡丹的花期在5-9月,不同階段的物候期即始花期、盛花期及末花期出現的時間在不同年份有一定的差異。2年觀測結果表明,始花期在5月底至6月初,盛花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末花期從7月上旬或中旬開始。

不去雄,不授粉,直接套袋,結實率為0,說明細葉野牡丹不能自花傳粉,即需要傳粉者活動才能結實。人工自花傳粉人工異花傳粉均可以受精結實,人工異花傳粉結實率為57.5%,人工自花授粉結實率為68.75%,人工自花授粉的結實率高於人工異花授粉。去雄不授粉套袋結實率為0,說明不存在無融合生殖現象。自然對照與去雄不授粉不套袋的處理每果飽滿種子數高於人工自花和人工異花授粉處理,可能是人工自花和人工異花授粉每花只授粉一次,而訪花昆蟲可以多次訪問自然對照與去雄不授粉不套袋的花朵,從而使自然對照與去雄不授粉不套袋處理的花朵柱頭得到多次授粉的機會,從而使每果的飽滿種子數較多。

繁殖方法

組培

取當年生細葉野牡丹的半木質化枝條,剪除葉片後剪成10厘米長的莖段,置於燒杯中,軟刷沾洗潔精清洗莖表,再流水沖洗30分鐘,75%酒精浸泡20秒,無菌水沖洗2次,0.2%升汞消毒12分鐘,無菌水洗5次,吸乾表面水分。將枝條切成1.5厘米單芽莖段為外植體,接種到初代誘導培養。待芽誘導成功後,將芽轉到繼代培養基中繼代增殖培養;待芽的數量達到要求後,將芽轉入生根培養基中生根培養。

培養條件以秒為基本培養基。誘導芽萌發及分化培養基為MS+6-BA(0.5、1.0、1.5、2.0)毫克/升+NAA(0.1、0.5、1.0)毫克/升共9種培養基;芽的生長增殖培養基為MS+6-BA(0.1、0.3、0.5,0.7、1.0)毫克/升+NAA(0.01、0.05、0.1、0.15、0.2)毫克/升共20種培養基;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0.1、0.2、0.3、0.4、0.5)毫克/升共5種培養基。所有培養基均含3%蔗糖和0.8%瓊脂,p小時=5.6。培養溫度為(25±1)℃,光強為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4小時·天。

外植體在誘導培養基上培養12天後,有些腋芽開始萌動,40天後節間部位可分化出1-3個不定芽,同時,有少量莖段基部切口部位形成黃綠色愈傷組織。所選用的培養基對芽誘導率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達到80%。對誘導率和芽的生長狀況而言,培養基MS+6-BA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效果明顯好於其他的,培養基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的誘導效果最差。由於細葉野牡丹莖段生有細毛,易造成離體繁殖的污染。MS+6-BA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的誘導率達到80%。

嫩芽在繼代培養基上培養10天左右,有約17%長出黃綠色的愈傷組織,25天左右在愈傷組織的表面直接分化出叢芽,其餘近83%直接在接種芽的基部形成叢生芽。叢芽分割成單芽在培養基上繼代培養快速增殖,在大多數芽的基部重新形成叢生芽,只有少量經過愈傷組織途徑再分化出大量的叢芽。待不定芽長到6-8厘米時,將其葉片去除,根據節間長短切割成1厘米左右的單芽或2芽莖段,不斷在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每30天繼代1次,6個月時統計,平均每月可增殖3.2倍。在所有培養基中MS附加0.56-BA毫克/升與低質量濃度的NAA配比的芽增殖效果較好,其中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和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的平均每月芽增殖倍數為3.6。該激素配比下生長的芽顏色正常,但芽狀體態顯得不如M秒附加0.76-BA毫克/升的粗壯。隨着繼代培養時間延長至45-55天不轉瓶,在叢生芽的基部可直接長出根系,但根系較短,且細弱。經過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和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繼代培養,平均每月芽增殖倍數最高。

將芽切成4-5厘米長,轉入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1周後可見到基部根的形成,1個月後生根率100%。其中,主根1-3條,而鬚根則較豐富。低質量濃度的NAA對誘導根系生長效果最好,根長、粗壯且側根豐富。在生根培養1個月後,全部生根,其中1/2MS+NAA0.1毫克/升根系生長狀態最好。

溫室煉苗3天,將試管苗從培養瓶中取出,用自來水沖洗乾淨後,將幼苗移栽到滅菌的草炭:珍珠岩:腐葉土=1:1:1的栽培基質中,並在溫室中生長,注意遮陰,3個月後統計成活率,87%以上的移栽植株能夠成活。第二年5-6月份開出紫紅色花朵,單朵花開放時間為1天,從花蕾現色到花朵脫落的可觀賞期約為7天。

扦插

扦插材料:選擇2年生袋裝母株。剪取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長25-30厘米,各剪成3段,按枝條部位分成頂部、中部和基部。頂部長8-10厘米,保留2個節位,帶葉2片;中部長8-10厘米,保留2個節位,帶葉2片;基部長8-10厘米,保留2個節位,不帶葉(自然生長狀態),3類扦插枝條各捆成把,每捆50枝。

扦插基質:選用紅壤、穀殼灰、椰糠作為基質材料,按照比例配用。

插床:苗床設於遮光率為70%的蔭棚下,苗床南北向,寬90.0厘米,長10.0米,高25.0厘米,用營養袋作插床,營養袋規格:口徑8厘米×高度13厘米。營養袋平穩置放於苗床上。

插前:扦插前將扦插基質在陽光下充分暴曬,然後按比例混合均勻後裝袋。扦插深度約為插條長度的1/3(2-3厘米),壓實插條周圍的基質,再用噴壺澆透水,使插穗與基質充分接觸。插後晴天每天澆水1-2次,保持基質手握有濕潤感。

扦插:細葉野牡丹1年4季均可扦插生根,以春季用頂部枝條作插穗最有利於生根。一般不提倡冬季扦插。以紅壤:穀殼灰=4:1為基質,在春季用頂部枝條作插穗,生根率平均可達95.37%。

主要價值

觀賞:花色艷麗,引人注目,為優良的地被或垂吊盆栽植物。可於庭園中片植或花壇布置;風景林路邊向陽處片植或帶狀種植。

藥用:植株含有鞣質黃酮類氨基酸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藥用價值,開發潛力巨大。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由於盲目開發和人為的毀林開荒,細葉野牡丹的生境遭到嚴重破壞,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分布地逐年縮小,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