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不似人間有——筆架山記(支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細看不似人間有——筆架山記是中國當代作家支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細看不似人間有——筆架山記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離不開美的。」徐遲寫黃山的句子放到這裡也渾然天成。筆架山距江西省井岡山主峰北山麓的茨坪有13公里,海拔1357米。三大主峰高風峻骨,頂天立地;十七個峰巒次第排列,組成一個筆架形,故名筆架山。
深秋的一個上午,我們乘索道到山頂,一探這全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的神秘與壯觀。
筆架山索道全長5000多米,沿線設有26個支架,共有66個纜車,每小時可運送遊客1000餘人,聽說還是單段驅動世界上最長的。索道如一道道流動的彩虹掛在天幕,五百里井崗,俱收眼底;山林雲海,盡踏足下。纜車裡視野十分開闊,無盡的畫卷在我的面前緩緩地舒展開來:雄偉峻峭的山巒、絕壁千仞的峽谷、浩瀚無垠的森林、瑰麗燦爛的日出、雪浪滾滾的雲海。俶爾,所有的畫卷消隱,虛無縹緲的霧海把世間所有的萬物團團包裹住,雲裡霧裡的感覺竟如此的神秘。
半個小時的纜車,談笑間已翻過幾座山頭。從高處索道站出來,沿着筆架山西側山路前行,信步走上長達2800餘米的懸空棧道。懸空棧道為「井岡山一絕」,西起古柏峰,東至大小松島,於2008年6月修建完工,整個懸空棧道與五指峰僅隔筆架山峽谷遙遙相望。棧道上設有一個大觀景台和四個小觀景台。憑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入雲海4、5米,千米高空上真有踏空的感覺。窺腳下蒼莽林海和千溝萬壑的深淵,讓人望而生畏。
站在一個小平台上,眺望對面的懸空棧道。棧道如盤雲的游龍纏繞在懸崖上,隨山勢而旋轉;又如凌空欲飛的鳥,古松從它頭頂的崖壁中探出,也作凌空欲飛狀。我的腳下,一側是千尺奇峰,懸崖絕壁;一側是深谷澗壑,萬丈深淵。險要處僅容一人通過,好在有護欄橫懸,至此,面壁貼腹,屏氣挪步。一會兒,雲海湧來,雲霧從足底升起,雲天一色,對面的棧道、崖壁和古松頓時消失。眼前的雲霧,仿佛觸手可及;前方曙日初照,浮光躍金。走在棧道上猶如踩在雲端,有平步青雲之感,恍惚間如入蓬萊仙境。
我們駐足攬勝,在高山之巔俯瞰綿延數十里的雲海, 如臨於大海之濱。波濤洶湧,浪花飛濺,場面蔚為壯觀。漫天的雲霧隨風飄移,在山巒中游弋,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迴旋,時而舒展,景色千變萬化,稍縱即逝。
有時,被濃霧籠罩的山峰突然顯露出來,層層疊疊。雲海繼續上升,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似孤帆遠影,時隱時現于波濤之上。一會兒,煙雲飄動,山峰似乎也在移動;一會兒,群峰完全消失。在雲的點綴之下,厚重峻峭的山竟變得如此的撲朔迷離、奇秀婉約。動由靜止,靜由動活,虛實相濟,雲海表現出來的種種動態美,大大豐富了山水風景的表情和神采。
不在山巔,不在險峰,又怎領略得到山與雲的幽邃、神秘和玄妙?筆架山棧道的建成頃刻間使「蜀道」變了通途,山水相連,人與自然合一。自然是偉大的,人們在它面前有時是如此的渺小,有時卻更偉大。是誰於這萬丈懸崖上搭建的棧道?又是如何搭建得了的呢?筆架山是玄武岩,懸空棧道的建設是多麼的艱難。
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詩描寫登高險景:「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今天,藉助纜車,一會已翻過羅霄山脈幾座山頭,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期間,革命先輩們是如何的翻山越嶺,建立革命根據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的,其中的苦與險,來到此地才深有體會。眼前的美景,眼前的平靜,總能引發內心的不平靜。這片土地曾經的熱血僨張,曾經的吶喊,曾經的灼燙,曾經燎原的星星之火,給人們的總是靈魂上的一次次的洗禮。
2
十里杜鵑
「十里杜鵑十里松,十里蒼松十里鵑」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筆架山的獨特景色。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8%以上。沿着筆架山整條山脊線,生長着成片如茵如蓋的台灣松,也長滿了高大的原始杜鵑林。
有一部當年轟動全國的老電影----革命現代京劇《杜鵑山》,電影的故事原型,就發生在這片大山里。故事敘說的是,黨代表柯湘歷盡艱險來到杜鵑山,改編農民自衛軍,開赴井岡山的故事。有人就說,這個故事和當年黨代表何長工,上山改編袁文才、王佐的歷史事實,不正好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為了傳承革命歷史文化,井岡山將故事發生地的「筆架山」又名為「杜鵑山」。
站在懸空棧道上的大觀景台俯瞰,崖峭壁險、峰巒疊翠。那險峰絕壁、奇松怪石如同一幅幅絕美的山水畫,從凱旋峰、揚眉峰,到松濤峰、群猴峰,近20座山峰勾勒出一幅立體山水畫長卷。懸空棧道左側下方不遠處,矗立着一塊五十米高的「將軍石」。石頭神情威嚴,橫刀立馬,身上石縫縱橫有致,恰似將軍披上的戎裝。其他的石頭也惟妙惟肖,名叫「彈指一揮間」的怪石直指蒼穹,「一唱雄雞天下白」的「金雞石」迎旭日東升……
這些特大型奇松群樹齡一般百至千年。由於年深日久,樹身飛滿銅錢厚的蒼苔,蟠干虬枝,樹冠偃伏如蓋,顯得老態龍鍾。或出於懸崖,或出於石縫,凌空欲飛,盤根錯節,高低參差,造型古拙,意味無窮。可以想象得出,一到冬天,成片的松林上凝結着一層霧霜,針尖下還掛着晶瑩的冰滴。一盆盆天然的冰雕盆景,在銀裝素裹的世界裡是怎樣的一個冰清玉潔。
長長的杜鵑林帶,綿亘在這17里的山峰峰脊上,一直連着井岡山的主峰。「人間四月芳菲盡,筆架杜鵑當盛開。」每年暮春初夏,群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一望無涯的花海,映紅了五百里巍巍井岡。紅的、白的、黃的,還有三色相繼的花,一朵朵一簇簇,蜂兒低吟,蝶兒翩舞,筆架山的秀美和壯觀在此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由於高山氣候,筆架山杜鵑林盛花期也較長,從每年四月上旬一直到五月底,花開一個半月。可惜,我們來遲了,只看到杜鵑樹。這裡的杜鵑品種眾多,全部是大樹,一般都有6米高,最高的有10多米,樹徑在0.5米到1米多之間。不知是古老的杜鵑樹幹不敵歲月風霜,還是新生的枝葉要爭相攬取峽谷間蒸騰而起的雲霧,以致於頎長的杜鵑樹幹多向北側彎曲傾倒,或幾珠連生,或叢叢相接,似萬馬奔走,如龍蛇舞動,枝幹虬勁而古樸,氣韻流動。
從懸空棧道下來,在峰巒峽谷之下,架起了長達數公里的用木板鋪就的蜿蜒攀伸的游步道。這一人性化設施和環保措施,令人敬佩,甚至出乎意料。在此,可以觀賞到對面河西壠大峽谷成片的純紅楓葉林,從山頂到山腳都是一片紅色的海洋。這與筆架山全綠景觀形成了交相輝映的景觀,井岡山「紅色」的氣勢與「綠色」的深幽就是這麼的鮮明、和諧。
聽說,可以徒步轉入筆架山次原始林內觀賞名貴野生動植物。秋實時節,稀有的紅豆、白豆和常見的彌猴桃、枸杞、野木棉等野山果的採擷,也可撩發人們莫大的野食雅趣。可惜我們時間匆忙,沒能深探它的神秘。同行的井岡山人劉大哥說,這山中還有鵝掌楸、香果樹、鐵杉和深山含笑等珍貴樹種,樹林裡生活着短尾猴、穿山甲等珍貴動物。水鹿、野豬也時有出沒,如果幸運的話,還有可能遇上金絲猴。
筆架山麓的行洲是條小村落,種滿了杜鵑樹。住在這裡的老俵大多姓李,都是客家人,這裡保留着豐厚的客家文化。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及眾多的紅軍戰士曾在這裡生活和戰鬥過,這裡保留有當年紅軍寫下的60多幅標語,這是目前井岡山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紅色標語群。
幾萬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烈士的靈魂化作一叢叢美麗的杜鵑在井岡山上怒放,每一簇杜鵑花都記錄着一段紅色悲壯的記憶。井岡杜鵑,如今已成為一種象徵。它們與這裡的紅色標語群一樣,一頭連着歷史的烽火硝煙,一頭接着時代的火樹銀花。
筆架山的崇高和美,離不開她享譽內外純天然的「十里雲海」「十里杜鵑長廊」綠色的生態環境和絢麗的自然風光,更離不開她特有的紅色人文景觀和豐厚的歷史內涵。幾十年來,艱苦奮鬥、堅韌不拔與開拓創新,使這裡換了人間。「細看不似人間有」是今天筆架山留給人們的印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