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綿山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1]

綿山起源於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從建築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築既取之先代建築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築物的獨特風格。

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台、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岩、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

中文名稱:綿山風景名勝區

外文名稱:Mianshan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綿山鎮南槐志村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40平方公里

景點級別:AAAAA級

景區景觀

著名景點龍頭寺、大羅宮、水濤溝等景區類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所屬國家中國所屬城市山西省介休市建議遊玩時長一天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景區主要景點

龍頭寺

龍頭寺,原名塔岩頭,因岩下黃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貞觀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駕幸綿山禮佛時,有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區內有毓德堂、關帝廟、真武廟、南天門等名勝古蹟。[2]

水濤溝

綿山秀色,首推水濤仙溝。溝前說法台蒼翠如黛,聳立於兩山之間,環繞於澗水之中,夏秋季節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 ,如詩如畫。十里仙谷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稱的綿山石桐水,千迴百轉,飛流激盪,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瀑布數十處,宛若鑲嵌在茂林和蘆葦叢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於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南國水鄉之中。

溝中主要景觀有:五龍樹、五龍飛瀑、蓮花峰、仙籙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獅瀑、水簾洞等自然山水奇觀;又有仙女坐龜,碧溪垂釣,牛角掛書、知章醉酒等雕塑小品。華夏奇瀑五龍飛瀑,落差80餘米,跌落於五龍潭;水簾洞,為天下修性養氣、辟穀成真第一洞。洞口飛流如練,洞內可容三四十人,為歷代高僧、高道辟關、辟穀的修煉場所。

大羅宮遊覽區

大羅宮遊覽區,當地人俗稱「中岩」。「三清上,曰大羅」。道家認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為大羅天,因此這座宮殿為大羅宮,意為最高的仙宮。

大羅宮依山而建,層樓傑閣,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整個建築群面積為三萬多平方米,共十三層組成,總高110米,遊客稱讚「可以與布達拉宮相媲美」,可謂天下道家第一宮觀。

大羅宮始建年代不詳,據傳在春秋時介子推來綿山隱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動的遺蹟,東漢時已有部分殿廟初具規模。唐開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時,專程駕幸綿山緬懷前朝聖祖功德,感戴綿山諸神護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羅宮諸殿。以後宋代元佑年間明萬曆年間清代康乾年間官方與民間屢加修葺。至1940年遭日軍焚毀,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上重修,才成為今日勝狀。

本區內包括大羅宮主殿的講經壇、混元殿、群仙殿。還有靈霄殿、三清殿、財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諸殿。展廳內綿山唐、宋、元、明、清歷代精品彩塑,被稱為「山西的敦煌」。藏經閣是中國名勝區最大的藏書之處。宮內《道德經》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譯文,堪為《道德經》文化之大觀。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雲飄出,故稱為「白雲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雲庵。庵內的《金剛經》石刻,為唐代遺留的稀世文物。

視頻

綿山風景欣賞

山西綿山景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