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絨蒿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絨蒿屬(MeconoPsis Vig.)是罌粟科中較大的一屬,該屬建立於1814年,Viguier根據PaPaver cambrica L.(1753)具短花柱的特點從無花柱、僅有盤狀柱頭的罌粟屬中分立出來。綠絨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以其花大、色澤艷麗、姿態優美而著稱,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常與另一些高山植物共同組成絢麗多彩的高山植被,早為國內外學者所引種栽培。有些種類可入藥。

  • 中文學名 綠絨蒿屬
  • 拉丁學名 MeconoPsis Vi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 目 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科 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 科 嬰粟亞科 Papaveroideae
  • 罌粟族 PAPAVEREAE
  • 分布區域 西歐,東亞的中國一喜馬拉雅地區
  • 分類系統 恩格勒系統,1964
  • 模式種 M. cambrica (L.) Vig.
  • 建立時間 1814年

綠絨蒿屬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黃色液汁。主根明顯,肥厚而延長或蘿蔔狀增粗。莖分枝或不分枝,或為基生花葶,被刺毛、硬毛、柔毛或無毛。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或也生於莖上,蓮座狀葉在冬季通常宿存;葉片全緣、具鋸齒、羽狀淺裂至羽狀全裂,無毛至具刺毛;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具長柄,上部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有時抱莖。 花生於花葶上或生於無苞片或具苞片的花序上,單生或總狀、圓錐狀排列。花大而美麗,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萼片2,極稀在頂生花上為3-4,早落;花瓣通常4,有時5-10;雄蕊多數,花絲大多絲狀,稀下部或整個為條形;子房近球形、卵形、倒卵形至狹圓柱形,1室,3至多心皮,胚珠多數,花柱明顯,通常短,有時近消失,上下等粗或基部擴大成盤而蓋於子房上,柱頭分離或連合,頭狀或棒狀,常呈輻射狀下延,與胎座對生。 蒴果近球形、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狹圓柱形,被刺毛、硬毛或無毛,3-12瓣自頂端向基部微裂或開裂至全長的1/3或更多,稀裂至基部。種子多數,卵形、腎形、鐮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平滑或具縱凹痕,無種阜。[1]

綠絨蒿屬分布情況

共49種,1種產西歐,其餘48種均分布於東亞的中國一喜馬拉雅地區,但最原始種恰在華中。我國有38種,集中分布於西南部。

綠絨蒿屬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300-4 800米的林下和高山草地。

綠絨蒿屬下級分類

綠絨蒿亞屬 Subg. Meconopsis

具盤綠絨蒿亞屬 Subg. Discogyne Tayl.

綠絨蒿屬代表植物

長葉綠絨蒿Meconopsislancifolia

一年生草本,高8-25厘米。主根蘿蔔狀,長3-8厘米,粗0.5-1厘米。莖直立,被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硬毛,或者無毛。葉基生或有時也生於莖下部,葉片倒披針形、條形、匙形、倒卵形、橢圓狀披針形、狹倒披針形,長1-15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圓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翅,邊緣通常全緣,兩面無毛或被黃褐色、反曲或捲曲的硬毛,表面黃綠色,背面稍淡,中脈明顯,側脈細;葉柄長2-7厘米。花莖粗壯,中間粗,兩端漸狹,具數條細縱肋,疏被黃褐色硬毛;花數朵於花莖上排列成總狀花序,無苞片,有時單生於基生花葶上;花梗長0.5-3厘米,通常密被硬毛。花芽近圓形或長圓形,直徑0.5-1厘米;萼片外面疏被銹色硬毛;花瓣4-8,倒卵形、近圓形或卵圓形,長1-3厘米,寬0.7-3厘米,先端圓或急尖,有時具細鋸齒,紫色或藍色;花絲絲狀,長0.5-1厘米,與花瓣同色,花葯長圓形,長1-1.5毫米,黃色至黑褐色;子房長圓形、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被黃褐色、伸展的刺毛,稀無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頭狀, 淡黃色,(2-)3-4 (-6)裂。蒴果狹倒卵形、長圓狀橢圓形、狹長圓形或稀近圓柱形,長1.5-3.5厘米,綠色,成熟時褐色,花柱及果肋深紫色,無毛或被黃褐色硬毛,3-5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種子腎形或鐮狀橢圓形。花果期6-9月。[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