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美孝古村落(符志成)

《美孝古村落》中國當代作家符志成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美孝古村落

美孝村位於海口市西南,是海口旅遊名村,是秀英區永興鎮的一個火山古村落。這裡有石屋、石牆、石廟、石井、石道和石縫裡長出的果樹、花梨,有學堂和書館,還有綠草紅花和熱情的老陳大叔和九如老嫗。這裡,傳達着在都市鋼筋水泥叢林裡感受不到的東西……

這裡,也是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攜妻帶小隨百草園聽友郊遊踏青的第二站。

這裡的屋子都是由火山石砌成的,冬暖夏涼。有的屋子用的火山石全屬原生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一點規則都找不出;有的屋子用的火山石則是經過精工細琢的,能擁有這樣火山石的人家應該是少數,它們的主人,在當時顯然是當地名望。

幾百年過去了,這裡的石頭屋子能得以保留,依然風雨不動,那樣的安然無恙。這得歸功於這裡村民的保護意識,這裡才沒有被我們日益發展建設的腳步,所徹底摧毀,他們為我們的文明腳步留下了難得的文化遺產。

這裡有一條古村牆,名曰「抗日牆」。相傳光緒年間,為了防止盜匪進村搶劫,美孝村民起早貪黑,從山上搬來石頭,歷經三年多的時間,終於1875年將這條環村圍牆建成。當時的圍牆,全長1780米,高6米,寬2米,堅實牢固,圍牆北邊沿路設三個石門,南邊設一個石門,形成南北對通,圍牆臨路部位均設有槍炮眼。入夜,石門關閉,派專人輪流看守,寬大的村圍牆內設有二、三層巷門,巷道縱橫交措,陌生人一進村就如同進入迷宮。正是這條圍牆,令賊匪望牆興嘆,不敢冒犯,才讓美孝村民平安度過了那個賊匪蜂起的動亂年代。後來抗戰爆發,這條環村圍牆因多次抗擊日寇對美孝村的大掃蕩,成為抗擊日寇的堅強堡壘,故而被稱為「抗日牆」。

如今,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美孝村莊的擴大,村民的陸續建房,好幾小段村牆要麼自然倒塌,要麼被毀。看着這高低不一、殘缺不全的古村牆,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的確太惋惜了!不過,與海南的其他古村落相比,美孝村能留下這條古村牆,成為海南鄉村游的一個文化視點,想想心也就釋然了。

除了這個古村牆,美孝村的根雕也是一個文化視點。這個根雕技藝,那可是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從明代泰昌年起,美孝村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這個雕刻技藝,至今依然保留有造屋雕刻的鷹歌鼻、堂屋公祖花簾、龍頭、富貴花、平安花等的種種模式。還有盆景,也是美孝村特色之一。美孝村地處羊山腹地,各種植物資源豐富,因常年生長在火山石地里,形成了自然的造型,採伐回來經培育和修整,便成了貌似古木逢春、美麗如畫的盆景,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收入。聽說美孝村的「雕刻經濟」和「盆景經濟」已成為美孝村民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然,美孝村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諸如「揚蒼仙井」這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相傳古時的美孝村雖揚蒼林木繁茂,古木參天,卻是缺水得很。有一天,一位孤寡老太從很遠的西湖挑水回到揚蒼時,路遇一位騎馬老翁,老翁正是人困馬乏之時,看到老太的兩個陶瓷壇裝有清水,便向老太婆求水餵馬,老太為難地說,「人比馬重要啊!你看我這把年紀,好不容易從很遠的地方把水挑回來,要是把水給馬喝了,我去哪裡要水挑回家?那不是要我的命嗎?」為此,拒絕了老翁。正說着說着,那匹馬突然吐起了白沫,老太看見後,再也不說什麼,就讓老翁趕緊把這兩壇水給馬喝。老太的善良之舉,老翁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便提着兩壇水,牽着馬,來到一個地勢低洼的地方,拔起一把大茅草,挖出一個大坑,然後將兩壇水倒了下去,神奇的是坑裡的水卻不是吸乾,而是變得滿滿的。他讓馬喝水,待馬喝足後,再裝滿兩壇清水,提上來交給老太說:「您年老體弱,難走遠路挑水,從今以後就天天來這裡挑水吧。」說完,老翁騎上白馬,揚鞭而去。原來,這位老翁就是一位下凡的神仙,他是上天派來給美孝村民送水的,這就是「揚蒼神仙井」的傳說。

對於這樣的傳說,貌視與胡銓路過古地臨高為當地人挖井飲水的澹庵泉典故,大同小異,或是如出一轍,但作為後人,我等卻不好嗤之以鼻,唯有一笑而過。

美好的東西,總會被人視為瑰寶,總會讓人愛不釋手;同樣,美麗的地方,實則讓人陶醉,甚至流連忘返。然而,它們背後隱藏的故事,卻是更加的令人痴迷和神往。說起這個美孝村,更為吸引我的地方,還是這裡所傳承的故事。

然時間有限,這裡諸如村名「美孝」的「孝」字,他們的先祖為何取村名為「美孝」的故事,未能聽曉;還有九如老翁所講的海南俚話似屬翁貝語種,尚未考究,實為遺憾。

2017年3月14日 [1]

作者簡介

符志成,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臨高縣臨城鎮,出版有《心路凡塵》隨筆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