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北京皇城中竟有這麼多風水布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布局

來自網絡的圖片

老北京皇城中竟有這麼多風水布局!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祿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黃色琉璃瓦屋頂,藍色護城河和紅色圍牆把它與外界隔開。外朝為陽區,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主,前面有太和門,左右兩側分列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內延宮為陰區,進中路乾清門,便是後三宮裡。分別為,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1]

故宮的陰陽布局

故宮的這種布局是與陰陽宇宙有着密切相關的。過景運門、乾清門、隆宗門的一條東西中軸線,將宮殿分為前後陰陽兩區。

外朝屬陽區,其中太和殿的建築形式,在封建社會後期是最為尊貴的,屬於「陽中之陽(太陽)」,保和殿位於前三殿最後,謂「陽中之陰(少陽)」,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間,可謂「中陽(陽明)。三大殿均有「和」字,是體現天地陰陽和諧、萬物有序、國泰民安的恰當用詞。三大殿坐落在一個「土」形的三台上,中國文化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宮的設計者將故宮最重要的部分,用漢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內延宮為陰區,其中乾清宮出自乾卦,《彖傳》說:「大哉乾元,萬物資生,乃統天。」坤寧宮,出自坤卦,《彖傳》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交泰卦出自泰卦,泰卦是有乾卦和坤卦合成,乾下坤上,乾內坤外。《彖傳》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共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彖傳》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之道即陰陽之道,天地交泰,陰陽合體,萬物有序寓意其中。」

儒家原則的運用

據聞,故宮在設計建造時,遵循了許多儒家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所謂前朝,是指宮殿的前面是百官議政的朝堂;所謂後市,是指皇宮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以滿足宮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宮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社,指皇宮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穀物神的社稷壇。

對稱原則的運用

故宮的建築都嚴格遵循對稱規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而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更以故宮為重心,這些建築都坐北朝南,體現着皇帝的至尊。中軸兩端的建築陰陽對稱。中軸即是中央子午線,是規劃故宮全部宮殿及北京城的基準線。故宮內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後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寢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均位於中軸線上。其他宮殿若不建在中軸線上。也是嚴格按照對稱規則進行布局,分布在中軸線兩端。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氣,中間洞開三門。在午門高大磚石墩台上建有崇樓五座,正樓九開間。這些都是「九五至尊」的象徵。

故宮的來龍與坐向

天壽山可視為北京城的龍脈主山,中國傳統風水的詞語有很多,例如:堪輿、覓龍、察砂等,龍脈也是一個風水詞語,它實際上指的是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把山脈神話,就可以稱之為龍脈;但不是所有的山脈都可以稱為龍脈,只有外形上連綿起伏,並且其中有生氣貫通、有始有終、有根有源、有支有派的山脈,財堪稱龍脈。《地理大成?山法全書》云:「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

龍是一種被中國古人所神話的動物,它本身並不存在,但是它在古人心中卻被升華為了精神的化身。它不但好似一種真實的動物存在,並且超越了世間的一切動物。它作為真實的物質存在時,就猶如有肉、骨、毛,能行,能飛,但一旦作為超現實的精神存在時,就變為宇宙中元氣的化身。龍脈,來自於龍這種被神話的動物,脈原指人體的經脈,古人便認為宇宙與人是一體的,人的肚臍和宇宙的元氣是相通的。

龍脈潛伏於地下,就好比宇宙間的元氣注入人的身體那樣,有起有伏,而外在的山和水就像人的經脈。山雖然是靜止不動的,但一高一低,綿延不斷,像是氣在其中運行;水蜿蜒曲折,隨山而行,就像是把山裡的氣給帶了出來。

故宮的規劃與建築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的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的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故宮,屬於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后生活的寢宮放在後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後宮部分只有兩座宮(即乾清和坤寧二宮,交泰殿是後期加建的),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又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於中間,而中官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微、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於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住之地。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也應該稱為紫微宮。明、清兩朝把皇帝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據了。唐朝長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宮城,它們的南門都稱為朱雀門。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門也稱為五鳳樓,鳳本屬鳥類,所以午門也是朱雀門,北面的宮門自然稱玄武門。

故宮是由當時的地理大師廖均卿規劃主建的。廖均卿在奏章中自謂「世授揚師之術」,他主建的故宮自然是按照楊公之術實施的。永樂十八年,正值下年六運,故宮中軸線是坐子向午,如此立局,正合《青囊四十八局》中的第二十九局。《天玉經》曰:「坤山坤向水坤流,富貴永無休」,說的就是此種格局。子山午向立局,來龍必在西北乾位或東北艮位,北京故宮,西北乾龍由大海沱山至八達嶺至妙峰山,落脈香山,東北艮龍由霧靈山至懷柔山至盤山,落脈較遠。乾龍和艮龍千里而來,共吐明珠,造就千年皇宮。子午立局,輔星水必爭酉位,來水必在乾方,去水必在午方。故宮西北乾方有永定河,經引水渠流入北海、中海、南海,北海在故宮西北,中海在故宮正西,經南海向午方流去。水流午向匯輔星酉水,正合子午坐向之格局。

故宮於六運建造,其來龍與坐向之配,正合風水格局的要求。廖均卿家傳楊師風水絕學,妙用江東一卦、江西一卦、南北一卦,以此三卦組成的「天地父母三般卦「,絕妙地運用龍水與坐向的配合,絕妙地運用坐向、催官、催財以及 「一卦二用」之術,絕妙地選擇元運時空以及避開人囚之衰,以及「北斗七星打劫法」,真是偉大的中華風水文化的燦爛結晶!

聚集生氣的護城河

環繞在紫禁城外圍的護城河寬達52米、深6米,是一條保衛故宮安全的「人造河」。風水學認為山是實氣,水是虛氣,山高大可以界水,水深寬可以聚氣。紫禁城內金水河之水從護城河西北角引入,曲曲彎彎地流經武英殿、大和殿、文淵閣、南三所、東化門等重要建築和宮門前,既將「生氣」導入,又形成風水學中的「水抱」之勢。金水河全長兩千多米,到東南角又流入護城河,在好幾處建築前形成「臨水」的風水環境。

故宮的龍穴

確定了國都氣上通天,有了充沛的元氣後,就要把元氣納入一個天地陰陽交匯的中心點??即風水所言之「穴」中。這股元氣所藏之地,實際上就是山脈所棲止之處,就是從萬里而來的山脈潛入地下之處,山脈被當作了龍脈,那麼山脈所潛之處自然就是龍穴了。元氣被留在國都之中心處,國都則生氣永駐。穴是天地、山川、陰陽交匯之處,萬物化生。

氣是風水思想中的核心命題,氣所凝結之處便是穴。明朝繆希雍《葬經翼》定名為:「夫山止氣聚,名之曰穴。」是說山脈止住之地,就是氣的凝聚之處,即穴。而山能通氣,是指山止之處則氣聚成穴。氣聚之處為穴的說法,最早源於託名為漢代青烏子所著的《青烏先生葬經》中所提出的「穴暖而生萬物」之說:「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生氣萌於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也。」

青烏子所說的「穴」,有兩層含義:一是內氣萌生之處,所說的內氣也就是生氣,有了生氣,穴才會溫暖,才能生成萬物,這是穴的本質;二是外氣成形,所謂「外氣成形」,就是說山川的走向和起伏,為氣所凝結,山川是穴的「外氣」,只有內外相乘,風水才能自成。「內氣是本,外氣是形」,所以外氣在定穴位的時候顯得十分重要,所謂「龍以脈為主,穴以向為貴」,是在講外在的山川走向,是構成主從、朝揖、拱衛秩序的主要因素,它決定着穴位的尊貴。

古人常常在水的環繞處求穴,是因為穴是為了藏住生氣的,而生氣有時隨山脈而潛伏於地下,有時又會隨水脈而流動於地表,若遇到風吹,則生氣會有盪散之患。尋找穴,就是尋找生氣,穴是為了給人用的,無論是死去的人,還是活着的人,所以只有在吉祥地理中才可以把生氣留住,吉祥的地理必須要有完備的山川,左右環抱如城廓,人們才能夠修造陵墓或建築城市,讓穴中的生氣永遠為人所用。

北京城就建在三座城垣相套的形式中,即宮殿、皇城、內城,宮殿位於全城的中心,它被皇城、內城高大的城垣團團圍住。因為穴就在宮殿內,高大的城垣,一層又一層,穴藏在其中,再也不會盪散了。穴位是陰陽融凝即孕育生命之處,是陰陽二氣相交會的一個場所。陰陽二氣原出自太極即一元混沌的氣體中,古人認為,萬物的萌生,完全得之於陰陽二氣的產生。有了陰陽二氣,才有了天地,有了天地,才有了四季,才化生萬物。其公式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地交通」、「陰陽交會」產生了生氣,而所容納生氣之處就是穴。

故宮的巒頭分析

從巒頭風水來看故宮:後有景山作為靠山,山主貴為靠,且主門為離坎兩門,且以離為住,按八宅派方法分析,僅僅成為延年穿宅之格。再從後宮後寢分析,以前宮前三殿來論,主體建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皆占吉星位置;以後寢、後三宮來論,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亦處于吉星位置,尤其是延年吉星得位,更主長久穩固。故宮既然是帝王居住之所,又是帝王辦公之地所在,所以必須有嚴格的風水要求,他們的辦公場地金鑾殿巍峨壯麗,規模宏大。

故宮經過將近600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仍然金碧輝煌,這與它建設在風水寶地上有關。同時,它對應天上的星辰,嚴格按照天上的星辰位置來布局,又以八卦易理,使建築格局符合老陽老陰、少陽少陰之數。形成內老外少,內主外從,象天法地,宛然一個涵蓋天地的八卦巨陣。特別是故宮的中軸線竟與地球的子午線重合,既上得天氣,又下得地氣。故而儘管朝代更替由元到明,由明到清,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幾經戰火,故宮依然大體無損。[2]

近二十餘年來,隨着國運的日益昌盛,故宮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物,北邊發展到奧運場館,南邊正在復建永定門的城樓,蘊釀着「大南城」的宏偉藍圖;它由原來的十五華里長度,發展到現在的37公里,而且生機蓬勃,發展前途正未可限量。這一鐵鑄的事實,有力地證明了地理風水這一東方神秘文化的偉大神秘力量所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