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槐重生記(林棲)

老槐重生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槐重生記》中國當代作家林棲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槐重生記

老家的寨口有一棵老槐,老到全寨人都不知道它的年歲。活着的百歲老人說,他從小看見老槐就這麼老,低頭勾腰地站着,像一位戰戰兢兢受盡風霜折磨的丑老太婆。

我的老家叫丁虎坪。寨前是一大片開闊的田壩,解放前,周邊的山上還是原始森林,裡面藏着老虎,時常威脅到寨人的安全,人虎相鬥是生存常態,打老虎是丁虎坪人做夢都要喊出的心裡話(「丁」是當地的口語,就是「投擲」或「擊打」的意思),「丁虎坪」的名字因此而來。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眾多的古樹是它留給我的最鮮明獨特的印象。尤其是寨前的田壩里,一條長達兩公里的溪流彎彎曲曲將它從中一分為二,溪堤上全是沖天而起的碩大古樹,以柏樹較多,其次是歪扭橫斜的烏桕樹,遠遠望去,仿佛兩條青龍,蜿蜒遊動在田壩間;春夏時節,成百上千隻白鷺棲落樹冠,像兩行盛開的白色玉蘭花,明亮而耀眼,此情此景,常令路人駐足呆看。

孤獨的老槐樹就默默無聞地藏身在柏樹與烏桕樹之間,由於它沒有別的古樹健碩高大,平常並沒有顯示出它與眾不同的神韻和風采,也就沒有人去特別地關注它,只是偶爾聽到上輩人說起,咱們老張家明朝來這裡打住的時候,這棵槐樹就生長在這裡,少說也有四五百歲了。

老槐樹生長的位置很特別,在寨口,樹下有一口古塘,一年四季水波瀲灩,夏季水面開滿荷花。古塘的出水溝剛好在老槐樹腳下,人們進出寨子的必由之路經過這裡,說來真是奇巧,水塘出水溝兩側各長一棵古樹,一棵是烏桕樹,另一棵就是這棵槐樹,不知何年何月,這兩棵老樹奇蹟般地長出三條盤龍虬曲般的巨根,兩條是老槐樹的,一條是烏桕樹的,它們並排着橫穿過古塘的流水溝,形成天然樹橋,丁虎坪世世代代的人們就從這樹橋上進出寨子,他們將這樹橋叫做「自生橋」。直到今天,雖然「自生橋」已經看不見了,但丁虎坪的人們卻還在做一道自測題,要是回答不出「自生橋」生長在哪裡,人們便會嘲笑他不是丁虎坪張家的子孫。

因為有老槐、水塘、鮮花和自生橋,老槐樹下便成為寨人納涼、休憩、聊天和遊玩的好去處。兒時的我們,常常去水塘里抓魚鰍,像猴子一樣在老槐樹上跳上跳下,在自生橋上看荷塘美景,聽老人們講那過去的事情……久而久之,老槐樹、自生橋和水塘的影子,就不知不覺地落進我的童年記憶,不管我後來走到哪裡,它們都會年復一年,一遍遍地反覆顯現在我的思念和夢境之中,成為靈魂深處永不消逝的鄉愁記憶。

誰曾想到,丁虎坪的古樹,躲過了大煉鋼鐵的浩劫,卻未能躲過大燒石灰、大煉樹油和縱火燒山遍播樹種的瘋狂歲月……丁虎坪的群山遭剃頭,樹木無論老幼被連根拔起,最後還慘遭大火燎原,丁虎坪的遍地翡翠、滿目綠雲,轉眼化為烏有。生態破壞,人畜遭災。丁虎坪遭受了大自然持續多年的懲罰,因旱災頻發,寨前的溪溝斷流,魚鰍蝦蟹絕跡,人畜都在喊渴,人們四處奔波尋求救命水。

此時,人們才想起了樹,滿眼是樹的時候,丁虎坪也曾遇到過特大幹旱,可是山澗中,溪溝里,何曾斷過水流,魚鰍蝦蟹依然跑得歡快,越是乾旱,那些冷水爛泥田裡的莊稼越是長勢喜人。

人們開始懷念被森林擁抱過的丁虎坪,對樹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依戀。他們驚奇而愧疚地發現,所有的樹木倒下的時候,那棵醜陋的老槐樹,像被人遺棄似的,呆呆地站在寨口,孤零零的,它是丁虎坪唯一一棵沒有被刀斧砍倒的大樹。當人們朝它走去,帶着罪孽深重的眼神注視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斷了頭,渾身發黑,布滿瘡洞,空洞的肚子四壁被人放火燒成了黑碳,似乎已經沒有了生命的跡象,它老態龍鐘的身子隨時就要倒地。有人搖頭嘆息說,晚了,沒救了,只有拿去燒火做飯了。這時候,從人群里走出來一個青壯男人,衝着大夥說,誰也不要再打這棵樹的主意,它是丁虎坪的魂,必須救活它!

說要救樹的人,是丁虎坪張氏第十八世子孫,他長年在外打拚,見過大世面。他請來了林業專家。專家來到老槐樹下,看上一眼便驚呆了,他說,這棵槐樹可不是普通的槐樹,它是當地極其罕見、珍貴的黃花槐,它由我國傳統國槐與美洲金邊黃槐、雙莢槐雜交育種而成,樹型優美,花朵艷麗,素有「聚寶黃金樹」的美譽。四五百年前,這棵黃花槐出現在丁虎坪,是一種奇蹟,也是一項有待專家破解的秘題。

在專家的解釋和指導下,丁虎坪的人們像孝敬自己的親人一樣,給它治病,餵水;眾志成城,將老槐樹幹枯而僵硬的身子,小心翼翼地攙扶起來,靠在砌起的厚實的磚牆上,讓它永不再倒下。

大旱期間,整整一年,老槐樹沒發一片葉,沒開一朵花,黑漆漆、硬僵僵地靠在磚牆上,人們以為它早已經死了,幾個老人和婦女還為它傷心落淚。

奇蹟還是發生了。第二年夏天,乾枯的老槐樹,又長出了綠茵茵的葉子,當年八月立秋之際,還開出了一大簇一大簇的花朵,遠遠望去,如同黃金滿樹,清風拂過,花香濃郁、沁人心脾。走到樹下,仰看老槐,遮天巨傘上,葉青碧,花生動,尤其滿樹繁花,如同一群群金色蝴蝶在樹冠上、枝葉間翩翩起舞。

重生的老槐,成為丁虎坪生態劫難的一座「紀念碑」,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丁虎坪人的一種行動自覺。一年,一個寨人不聽勸阻上山砍樹,寨長聽聞,立馬跑上山去,抱着被砍的樹對着砍樹的人怒吼道,你砍,你朝我砍,砍樹可不行!就在去年,人們發現老槐樹下長出一棵小槐樹,寨中一個婦女跑去一鋤挖掉,人們一哄而上,圍住女人一通指責,還強迫她將小樹重新栽上,如今這棵小樹已經長到了一米多高。

丁虎坪的山又綠了,水又清了,溪溝里的魚鰍蝦蟹又開始活蹦亂跳起來,各種飛禽走獸也結伴而歸,生機勃勃的丁虎坪,如同浴火鳳凰,比昔日更加美麗。 [1]

作者簡介

林棲,實名張維軍,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貴州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