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胡中藻

來自 一點資訊 的圖片

hu zhong zao

本名:胡中藻

號:堅磨生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主要作品:堅磨生詩鈔

出生地:江西新建

主要成就: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胡中藻是江西新建人,號堅磨生,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督湖南學政,為首輔鄂爾泰門生。鄂爾泰與大學士張廷玉有隙,各立朋黨,互相傾軋,為乾隆帝所惡。乾隆帝又惡胡中藻為鄂爾泰黨羽。[1]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密令廣西巡撫衛哲治將胡中藻任廣西學政時所出試題及與人倡和的詩文「並一切惡跡,嚴行查出」。三月,乾隆帝召集群臣,撮舉胡中藻《堅磨生詩鈔》一詩「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後說:「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謂其悖逆詆訕怨望之處甚多。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結案,把胡中藻處斬;鄂爾泰已死,其牌位也被撤出賢良祠。

與清朝以往的文字獄不同的是,如《南山集》案、呂留良案、《明史》案,胡中藻案完全是由清廷中央朋黨傾軋所導致的。雍正皇帝在臨終時,任張廷玉、鄂爾泰等為顧命大臣,以輔佐乾隆帝,二人雖同為顧命大臣,但素來不和,各級官員也以二人為首成鄂、張兩派,由此朋黨之軋不斷,此後二人在「改土歸流」、「御史仲永檀彈劾案」等事中激烈交鋒。朋黨歷來為帝王所深惡痛絕,如雍正時期的年羹堯、隆科多,皆因結黨而招致殺身之禍,所以乾隆帝對以二人為首的朋黨也是十分痛惡。胡中藻為鄂爾泰門生,時鄂爾泰都湖南學政,且與鄂爾泰之侄甘肅巡撫鄂昌交往密切,為抑制鄂、張朋黨,警醒官員,乾隆二十年(1775年),以密旨形式讓廣西巡撫衛哲治將胡中藻任廣西學政期間所出一切之試題及詩文全部嚴查,同時命陝甘總督劉統勛徹查鄂昌。至三月,乾隆又召集諸臣,指出胡中藻的《堅磨生詩鈔》中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有辱蔑大清之意,斥其為「實非人類中所應有」,而胡中藻由於為鄂爾泰門生,平日自稱為「記出西林第一門」,而西林覺羅為鄂爾泰姓氏簡稱,被乾隆斥為「攀援門戶,恬不知恥」。隨後借題發揮,為胡中藻《堅磨生詩鈔》作序且出資贊助印刻的禮部侍郎張泰開也被「部議奪官治罪」,而鄂爾泰之侄鄂昌的詩作《塞上吟》中稱蒙古為胡人,因此斥鄂昌忘祖純屬滿洲「敗類」。

至此,一切罪議得當,胡中藻被判處凌遲,但乾隆為顯示其仁厚,將其凌遲改為處斬,鄂昌也被賜自盡。鄂爾泰因為胡中藻之師因此也被治罪,其雖於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也未能擺脫罪責,其靈位從賢良祠中撤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史貽直因為其子求甘肅布政司一職,曾寫信給鄂昌,被人告發,罷官勒令回籍。而後,乾隆嚴告眾臣,「如有與漢人互相唱和、較論同年行輩往來者,一經發覺,決不寬貸!」 通過胡中藻一案,乾隆成功起到了打擊了朝中的朋黨,同時也穩固了清廷的中央統治的穩定性。

目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