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圖片來自CNA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稱北醫附醫,是臺北醫學大學的附設醫院,創立於1976年,為臺北醫學大學第一所附設醫院,奠定北醫大醫療體系臨床服務與教學研究雙向交流的基礎。隨著醫療業務持續成長,1994年增建第二醫療大樓,2007年啟用第三醫療大樓,拓展全方位的醫療服務,2010年擴大癌症中心成立癌症醫院大樓,進入個人化治療時代。時至今日,全院病床提升至近800床,同仁人數逾2000人,躍居臺北東區之醫療旗艦。 北醫附醫提供內、外、婦、兒等30個醫療專科以及消化內外科、心臟內外科、整型外科等46個醫療次專科的臨床服務,同時更致力於強化具特色之醫療服務、跨科部整合,成立生殖醫學中心、達文西尖端手術中心、心臟血管中心、乳房醫學中心、影像醫學中心、體重管理中心、脊椎微創中心、聯合檢查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美容醫學中心、血友病中心以及腎臟病暨腎移植醫療中心等特色醫療,持續精進醫療水準,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除了完整的醫療分科,北醫附醫始終走在醫療的最前線,陸續購置先進設備如360度斷層式螺旋刀、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行走訓練機、達文西機械手臂;2014年、2015年分別啟用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雷納生機械手臂;2016年引進超高梯次3T磁振影像,並購入第二部的達文西機械手臂、雙向心導管X光機,加上預計建置的精緻質子中心,全力迎向精準醫療的時代。

歷史沿革

1962年8月 臺北醫學院董事會通過《私立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章程》

1968年6月 第一醫療大樓動工,預計於1969年冬天完工。

1969年6月 第一醫療大樓設計由放射型建築改為BLOCK型建築,再度動工。

1976年8月 附醫開診,開辦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門診,首位門診病患為小兒科病患。

1977年9月 正式開辦勞健保。

1985年6月 晉升二級教學醫院,公、勞保給付由7折提高為75折。

1988年4月 以預定擴建第二醫療大樓後,全院共381床作為評鑑基礎,通過衛生署評鑑,正式成為區域醫院。

1989年5月 臺北醫學院整體發展委員會決議,增建第二醫療大樓,地上八層及地下二層,共120床。

1990年6月 第二醫療大樓動土典禮

1994年6月 第二醫療大樓落成啟用

1996年4月 第一醫療大樓整建完工

1996年8月 全面開放夜間門診

2000年3月 通過全國唯一區域暨甲級教學醫院評鑑

2004年2月 第三醫療大樓動土典禮

2007年8月 第三醫療大樓開幕

2010年9月 癌症醫院大樓開幕,整合癌症醫療整合,個人化癌症治療時代來臨。

2012年7月 導入全國第一家「病房雲端照護系統」

2013年3月 「拇山國際醫療癌症特別門診」開診,個人化全方位癌症團隊醫療時代的來臨。

2015年12月 加入「大臺北地區創傷體系」

2016年5月 急診空間改造工程完工

2017年1月 通過衛福部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2018年5月 第三醫療大樓整建工程開幕

2020年5月 防疫醫護專家團「Taiwan We Go Team」赴史瓦帝尼協助防疫

2021年2月 防疫醫護專家團第二次赴史瓦帝尼協助防疫

2021年1月 臨床研究中心成為「新冠肺炎疫苗」人體試驗收案醫院之一。

成立宗旨與願景

宗旨:以創新、卓越、尊重生命的理念,達成大學附設醫院教學、研究、服務之使命。

願景: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學醫學中心。

核心價值:以病家為尊、以同仁為重、以北醫為榮。

目標:建構智慧醫院及健康照護生活圈,提供五全的醫療照護。

※ 五全: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

歷任院長

任別 姓名 任期
1 江萬煊 1976年2月~1977年7月
2 廖應隆 1977年8月~1978年10月
3 劉和育 1978年11月~1980年7月
4 林守田 1980年8月~1983年7月
5 李宏生 1983年8月~1990年7月
6 陳守誠 1990年7月~1992年7月
7 陳庵君 1992年8月~1996年8月
8 潘憲 1996年9月~2002年8月
9 吳志雄 2002年9月~2009年6月
10 李飛鵬 2009年7月~2011年5月
11 陳振文 2011年6月~2014年12月
12 陳瑞傑 2015年1月~2020年12月
13 邱仲峯 2021年1月~

援外活動

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政府於2008年簽訂雙邊合作協定,旋即開始派遣醫療人員駐史服務。2009起由臺北醫學大學承辦「駐史瓦帝尼醫療服務計畫」,並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支援,派駐醫療人員長駐史瓦帝尼。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史瓦帝尼推動各項衛生改善、義診、當地醫療人員培訓等計畫。

2021年1月,史瓦帝尼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疫情嚴重,向中華民國外交部請求醫療協助。外交部委託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組織「防疫專家團」赴史瓦帝尼防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短時間內整備後於1月14日出發,前往史瓦帝尼協助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長達1個月。

北醫防疫專家團成員包括陳立遠醫師、黎書亮醫師、李芯妤呼吸治療師、李珮綺副護理長及鄒怡君護理師等5人,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則在台率領相關科別醫護人員組成顧問團,克服時差、透過遠距通訊提供專家團治療諮詢意見。[1]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防疫專家團」於2021年2月結束任務後,經過集中檢疫隔離後,於2021年3月11日接受外交部吳釗燮部長接見,感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支援中華民國外交籌組防疫團隊。 [2]

新型冠狀病毒國產疫苗臨床試驗

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臺灣多家廠商投入開發新冠病毒疫苗,為因應第2期臨床試驗收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委託,加入全國臨床試驗團隊。

為加快疫苗臨床試驗進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研究中心採「週休零日」的模式,加快收案速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表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臨床試驗有2大優勢:取得充足國內外認證,包含國際上對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最嚴格的美國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評鑑(AAHRPP)、美日等藥物主管機關評鑑的認證。[3]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高端疫苗、聯亞科技各收750、500多名受試者,收案人數都是全國最高。[4]

獲獎紀錄

2021年

  • 君蔚國際醫療中心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
  • 君蔚國際醫療中心、復健醫學部、神經外科、顱顏中心、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護理部、教學部、藥劑部等九項目通過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

2020年

  • 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1座銀獎與9項標章認證
  • 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微創遠端橈骨骨折復位鉗3D列印輔助器材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

2019年

  • 榮獲八項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
  • 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最佳人氣技術獎」與「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
  • 通過醫策會急性冠心症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2018年

  • 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合格
  • 兒童腦瘤團隊通過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

其他獲獎紀錄

  • 駐史瓦帝尼醫療團榮獲「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獎」
  • 通過衛福部「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評定
  • 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再認證通過
  • 四度通過美國國際醫院評鑑JCIA最高榮耀
  • 全球首家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安全醫院」認證機構
  • 榮獲全球達文西手術傑出成就獎
  • 高標通過衛生福利部國際醫療醫院訪查
  • 通過衛福部醫院評鑑特優醫院
  • 行政院英語服務金質標章認證醫院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