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

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


作品名稱: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

創作年代:元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馬致遠

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是我國元代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所作的一首詩詞。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人。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1]

目錄

正文

半世逢場作戲,險些兒誤了終焉計。白髮勸東籬,西村最好幽棲,老正宜。茅廬竹徑,藥井蔬畦,自減風雲氣。嚼蠟光陰無味,旁觀世態,靜掩柴扉。雖無諸葛臥龍岡,原有嚴陵釣魚磯,成趣南園,對榻青山,繞門綠水。

【耍孩兒】窮則窮落覺囫圇睡,消甚奴耕婢織?荷花二畝養魚池,百泉通一道青溪。安排老子留風月,準備閒人洗是非,樂亦在其中矣。僧來筍蕨,客至琴棋。

【二】青門幸有栽瓜地,誰羨封侯百里?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學圃樊遲。梨花樹底三杯酒,楊柳陰中一片席,倒大來無拘系。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黃虀。

【三】有一片凍不死衣,有一口餓不死食。貧無煩惱知閒貴,譬如風浪乘舟去,爭似田園拂袖歸?本不愛爭名利。嫌貧污耳,與鳥忘機。

【尾】喜天陰喚錦鳩,愛花香哨畫眉。伴露荷中煙柳外風蒲內,綠頭鴨黃鶯兒啅七七。[2]

作者介紹

馬致遠是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15課古詩5首之一)。另據考證,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誌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記載。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着「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着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