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智良,195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專門史博士點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6-),曾任歷史系主任(1996-2006)、人文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2006-2009)、院長(2009-2016),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2015-2018)。兼任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人物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初中歷史教科書主編等。
2016年4月18日蘇智良受聘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首任館長。2018年8月18日,蘇智良《證據——上海172個慰安所揭秘》新書首發活動在上海書展現場舉行。[1]
個人作品
近年主要著作有:《中國毒品史》、《慰安婦研究》、《日軍性奴隸》、《海上梟雄——黃金榮與上海社會》、《禁毒全書》(主編)、《中國簡史》(主編)、《罪孽滔天——二戰時期日軍慰安婦制度》(主編)、《日本歷史教科書風波真相》、《血淚慰安婦》(原著者)、《當代人類社會問題》(主編)、《日本歷史教科書評析》(副主編)、《近代上海黑社會》(合作)、《上海日軍慰安所實錄》(合作)、《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合作)、《去大後方——中國抗戰內遷紀實》(合作)、《追索——朴永心與她的姐妹們》、《日本對海南的侵略及其暴行》(合作)等,並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所研究的毒品史、「慰安婦」問題等前沿課題,被國內外媒體大量報道,主要有:新華社、《半月談》、央視《東方之子》、《東方時空》和《新聞調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中國新聞社報道》、路透社、共同社、法新社、中央社、韓國聯合通訊社、TBS、BBC等。
專攻上海近代史、毒品史、黑社會史的蘇智良,為了開啟慰安婦這一段被抹去的歷史真相,十幾年裡他遍閱相關日偽檔案、日軍老兵回憶、戰時報刊等資料;為了採集證人證言、搜集資料,他從東瀛到上海,從白山黑水到黃土高原,從冰封北國到炎炎海南,幾乎跑遍大半個中國;他登上東京、海牙、華盛頓、多倫多等城市的講壇,追究日本政府的戰爭責任,呼籲資助曾被迫做慰安婦的老人;他不辭勞苦,每年專赴日本參加法律訴訟,為受害老人索求賠償;他寫成我國第一部全方位探討中國婦女受辱史的專著——《慰安婦研究》。被譽為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第一人。蘇智良覺得,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歷史的真相。 蘇智良受聘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館長,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館長。
2018年8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上海書展現場舉行《證據——上海172個慰安所揭秘》新書首發活動。該書作者、國內慰安婦研究第一人蘇智良攜其研究團隊,現場講述了慰安婦的歷史背景、25年調查考證慰安所追索的歷史真相背後的故事。
蘇智良及其團隊自1993年起,對侵華日軍占領上海期間擄掠中國及其他國家良家婦女充當「慰安婦」進行資料搜集考證、實地調查、採訪親歷者,積累了大量的人證和物證。《證據——上海172個慰安所揭秘》是蘇智良25年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以大量圖片、人證和物證再現了當年日軍占領上海期間所設立的172處慰安所情況。
據介紹,《證據——上海172個慰安所揭秘》以慰安所為線索,從日偽檔案、日本老兵回憶、戰時中國報刊資料、中國受害者和證人的證詞等多方面佐證每一個慰安所存在的事實,並為每一個慰安所繪製了詳盡的方位示意圖。書中大量無可辯駁的鐵證,證實了這段日軍暴行史,還原了歷史真相。
事件
競標得到上海「二期課改」教材編寫項目
曾主編上海版(滬版)高中歷史教科書,2001年末,以蘇智良為首的歷史組競標得到上海「二期課改」教材編寫項目。該教材在2003年開始在上海近百所中學試用。2006年9月1日,《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周看(Joe Kahn)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評論新教科書中毛澤東領導革命、階級鬥爭的內容相對減少,摩根銀行、比爾·蓋茨、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內容進入教科書。政治英雄讓位給了經濟英雄。該文被廣泛轉載。
被嚴厲批評,被迫辭職。
2006年10月,部分北京學者開始批評滬版歷史教科書,甚至不惜上書中央,認為此書在「淡化意識形態」、 「在政治方向、理論方向、學術方向上都存在嚴重錯誤」。2007年5月,上海市教委決定2007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必須使用一套新的歷史教科書。除蘇智良外,原來的編寫組成員均未能獲批進入新的編寫組,在這種情況下蘇智良辭去高中歷史教材主編職務。蘇智良主編的歷史教科書,很有可能是新中國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書。
余秋雨等人力
與網民激動的反對意見不同,學界普遍對新版教科書表示歡迎。對於上海教科書引發的風波,余秋雨在一個公開場合演講時批評教育部道:「在這個文化亂糟糟的時代,我們缺乏一種鮮明的文化態度和文化選擇,這樣就很難有明確的文化形象。不能為了求穩就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像前段日子上海改了歷史教科書,是個很大的進步。可是面對一些質疑聲,我們為什麼不大聲亮出我們的觀點呢?」
教育部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研製組負責人、北京師大朱漢國也覺得將教科書問題「拔到政治點上來講,跟意識形態扯上邊,根本沒有必要」。
朱學勤也認為用文明史來代替階級鬥爭史,用社會生活的變化來代替王朝體系的演變,用文明來代替暴力,用千百萬普通人生活的演變代替少數帝王將相的歷史,這是非常大的進步。他還表示 那種師生互動和學生參與的氣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輸和教條式的背誦法,所以他認為在教學方法上也有比較大的突破。
著名學者、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指出:上海推出新版高中歷史教材曾引起爭議,我認為上海的教材儘管有缺點,但它是一個很可貴的探索。當時的美國媒體稱「用蓋茨替代毛澤東」等報道是片面的,這個片面的報道被一些人作為理由,給上海方面施加壓力,甚至扣上反動、顛覆等帽子,雖然沒有強令禁止,但最後這一版教科書還是停用了。這是很可惜的。上海版教材的可貴之處就是比較全面地解釋了歷史,基本觀點還是有進步的,沒有把歷史僅僅看成是政治或階級鬥爭,另外,編排的文字也不錯,應該說更受學生的歡迎。有人用「教材編輯的時間太倉促」作為停用理由,這個很可笑。大家要的是結果,如果不完善可以繼續修訂,編兩三個月和編一個月又有神馬關係呢?反過來看,我們有些編寫得更倉促的讀物都在用,這又作何解釋?
蘇智良教授主編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仍在上海市範圍內使用。
視頻
蘇智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8上海書展|《證據》:這172個日軍慰安所不能遺忘 ,澎湃新聞,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