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苘麻,雖然它在山坡下的時候看着很像是野草,但是它是很頑強的,記得小時候在田野里也會看到這種植物,而它的花朵比較奇特。其實苘麻是一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別稱有很多,像椿麻、塘麻、青麻等,都是苘麻的別稱。苘麻能夠長得比較高,一般都在1米以上,有些苘麻能夠生長到2米高,所以它長在農田裡的時候,可能會遮擋到農作物的光照,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一般都是將它除掉的。而有花友覺得它也是一種好看的植物,就挖了1棵種植在花盆裡,經過了1個月的養護,想不到觀賞價值就都提升了,同時開出的花朵也比較奇特,所以在家種植這種植物也是不錯的,我覺得還可以將它種植在庭院裡,這樣能夠起到綠化庭院的作用。

中文名苘麻

拼 音qǐng má

學 名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別 稱椿麻、塘麻、青麻、白麻、車輪草等

植物界

錦葵科

錦葵族

命名者及年代Medicus ,1787

目錄

苘(qǐng)麻

今天路過辦公室旁的一塊空地,上面長滿了一棵棵平淡無奇的茼麻,開着一朵朵臘質明黃色的花。小的時候最愛摘上兩朵,依靠它斷面處滲出的膠,把它們粘在耳垂處,小心翼翼,就怕它突然間消失不見了。

茼麻,在鄉下是再尋常不過的植物,哪裡都能看見它的蹤影。它渾身都是寶,我記得小時候,外公夏秋之際,會用鐮刀割上很多,然後扔到門前的溝里浸泡。到了農閒時節,便把它們撈出來,晾乾後用錘子捶打,然後剝下外皮,再撕成寬度差不多的長絲,這樣便可以搓成一根根麻繩用來家用。那個年代就是這樣,幾乎什麼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做,因此每一個物件上都承載着記憶與溫馨。

農村的小姑娘們每到夏天,媽媽們都會用鳳仙花給她們包手指,在十個手指甲上放上搗碎的鳳仙花泥,然後用茼麻心形的葉子包裹着好,安靜地睡上一夜,第二天早上便像變魔術般,指甲變成了橙紅色,這個神奇的指甲油最起碼得讓姑娘們美上兩個月。

茼麻結的種子叫茼麻子,很有特色,像是一個個小王冠,隨着生長的過程由清變黑。在我們那,要是誰家有老人過壽,便用它沾上洋紅水點在壽桃饅頭上,一朵深玫紅色的花朵便綻放在又白又軟的饅頭上。每次我拿到壽桃饅頭都捨不得吃,感覺他們是一件件藝術品,用最簡單的方式存在於你我之間。

茼麻雖然長相平凡,但它還有極強的藥效。種子(苘麻子)、全草及根入中藥,種子入蒙藥。[1]

其實這種所謂的「野草」,也是有一定用處的,像它的莖幹上就有一些絨毛,能作為編織麻袋、搓繩索的材料。不僅如此,它的種子含油量約15-16%,可以供制皂、油漆等,所以說這種野草的用處是很多的。不過小時候看到它的時候,都會將它的花朵摘下來玩,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它的花期。

苘,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m。莖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被星狀細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圓心形,長5-10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細圓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平滑無毛;心皮15-20,長1-1.5cm,先端平截,具擴展、被毛的長芒2,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丬15-20,被粗毛,頂端具長芒2。種子腎形,褐色,被星狀柔毛。花期7-8月[2]

苘麻的花期

它在夏季的時候開花,一般開花的時間是在7~8月份,這時候植株是比較美觀的。而植株的花朵是圓柱形,在花朵裡面有一些顆粒,如果不仔細觀賞看不到,同時花朵邊緣也有一些絨毛,1棵苘麻能夠開出很多花朵,甚至能達到30朵,所以它是一種很特別的野草,畢竟花朵比較奇特。如果將苘麻養護在家裡,比如種植在陽台上,那我們就可以觀賞了。

主要價值

經濟

該種的莖皮纖維色白,具光澤,可編織麻袋、搓繩索、編麻鞋等紡織材料。種子含油量約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業用潤滑油。

藥用

種子作藥用稱「冬葵子」,潤滑性利尿劑,並有通乳汁、消乳腺炎、順產等功效。全草也作藥用。

物種危害

主要為害豆類、薯類、瓜類、蔬菜、油菜、花生、棉花、煙草、果樹等農作物,其對大豆危害較重,一般造成大豆減產10%~25%。

食用價值

在農村溝塘路邊,我們會看到的各式各樣的野草。雖然農民們特別討厭這些野草,但是有些野草曾經是小朋友們最愛吃的一種美食,有些野草還是中藥材。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野草,它的名字叫「苘麻」。相信生長在農村的小夥伴們都吃過新鮮的苘麻籽,味道香甜可口,特別好吃。成熟的苘麻籽還是一種中藥材,曾經市場售價每斤30多元。

苘麻是一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又稱塘麻、青麻、麻梭子。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無論在溝塘路邊、鄉村田野都能夠旺盛地生長。記得小時候,在鄉村田野里經常看到它的高大的身影,它的花朵呈金黃色,十分耀眼。苘麻株高在1米以上,如果長在莊稼地里會遮擋到農作物的生長,農民發現這樣的野草就會毫不猶豫地除掉。

記得小時候,小夥伴們發現苘麻之後,爭先恐後地搶摘新鮮的苘麻籽,吃的嘴裡有一種青澀香甜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苘麻籽成了小夥伴最愛吃的一種美食。

據村裡的老年人介紹,苘麻的莖幹皮上有許許多多絨毛,七八十年代,農民把它作為製作編織麻袋、搓繩索的材料。成熟的苘麻籽就是中藥材,它具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等功效,深受人們的青睞。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採用苘麻的莖幹皮製作繩子的農民逐漸減少。苘麻這樣的野菜被農民拔掉,逐漸淡出我們人的視野,以至於苘麻的貨源奇缺,身價倍增。[3]

苘麻葉揮髮油和黃酮的同步提取及黃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苘麻(Abution theophrasti Medic.),錦葵科苘麻屬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全株富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揮髮油和黃酮類物質是苘麻葉中主要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潛在的開發價值。本文以苘麻葉為原料,採用低共熔溶劑作為提取溶劑,超聲微波輔助同時蒸餾提取技術(DES-UMASDE)對苘麻葉中揮發性成分(揮髮油,EOs)及非揮發性黃酮化合物(槲皮素,QU;山奈酚,KA;異鼠李素,IS)的同步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得出最佳的提取條件;並利用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及大孔吸附樹脂對低共熔溶劑提取液中目標黃酮成分進行催化轉化、富集分離,同時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本論文的研究結果為合理開發和利用苘麻資源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1.首次利用低共熔溶劑超聲微波輔助同時蒸餾萃取技術(DES-UMASDE)對苘麻葉中揮髮油(EOs)及槲皮素(QU)山奈酚(KA)、異鼠李素(IS)3種主要黃酮化合物進行同步提取,通過單因素試驗及Box–Behnken設計(BBD)聯合響應面分析對實驗條件進行優化,並採用GC-MS對苘麻葉中揮髮油的成分進行定性分析。優化的提取工藝條件如下:低共熔溶劑的篩選:氯化膽鹼-乳酸,摩爾比1:2,含水量20%。BBD設計及響應面分析得到最佳提取條件:超聲功率:50 W,液固比:31 mL/g,提取時間:12 min,微波功率:518 W。在最佳DES-UMASDE的提取條件下,槲皮素(QU)、山奈酚(KA)、異鼠李素(IS)的得率分別為1.65±0.05,1.82±0.08,1.21±0.06 mg/g;分別是乙醇熱回流提取法(E-HRE)所獲得的1.02,1.14和1.05倍。3種黃酮化合物的提取平衡時間與低共熔溶劑微波輔助提取法(DES-MAE)、低共熔溶劑超聲波輔助提取法(DES-UAE)、乙醇超聲波輔助提取法(E-UAE)、乙醇熱回流提取法(E-HRE)相比分別低於36.2%、49.6%、61.8%、66.4%。DES-UMASDE對苘麻葉中3種主要黃酮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具有明顯的優勢。揮髮油在最佳DES-UMASDE的提取條件下得率為0.184±0.008%,是水蒸氣蒸餾提取法(HDE)的1.41倍。提取平衡時間低於低共熔溶劑微波輔助同時蒸餾提取法(DES-MASDE)、水蒸氣超聲微波輔助同時蒸餾提取法(W-UMASDE)、水蒸氣微波輔助同時蒸餾提取法(W-MASDE)及HDE的36.2%、49.6%、50.5%及70.8%。對DES-UMASDE與水蒸氣蒸餾提取法(HDE)兩種方法獲得的苘麻葉揮髮油進行GC-MS色譜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兩種方法所得揮髮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與HDE相比較,DES-UMASDE所獲得揮髮油的提取率最高,且又沒顯著改變揮髮油的成分。因此,DES-UMASDE作為新穎的提取方法有望應用於其他植物中揮發性及非揮發性活性成分的同步提取。2.利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催化苘麻葉提取液中主要黃酮化合物的水解轉化,選用NKC-9、D061、D072、DLT、D113和D151 6種型號的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6種不同型號的離子交換樹脂均具有良好的催化轉化效果,其中NKC-9型離子交換樹脂的轉化效果最好,且與酸水解法相比較,突出了綠色化學的優勢。3.利用大孔吸附樹脂對陽離子交換樹脂轉化後的提取液中槲皮素(QU)、山奈酚(KA)和異鼠李素(IS)進行高效快速的富集分離。選取HP20、AB-8、HPD400、X-5、D101和NKA-9 6種不同型號的大孔吸附樹脂進行富集分離,結果顯示,以上6種大孔吸附樹脂對3種黃酮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富集分離效果,且以AB-8型大孔吸附樹脂富集分離的效果最好,對槲皮素(QU)、山奈酚(KA)和異鼠李素(IS)的回收率分別達到了78.92%、86.34%和82.66%。對不同大孔吸附樹脂富集得到的總黃酮化合物進行了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實驗結果顯示,FRAP實驗測定值為1.025 mmol FeSO_4/g;ABTS實驗中,測定的TEAC值為0.437 mmol Trolox/g;總黃酮醇苷的含量達到26.2mg/g,AB-8型樹脂富集後的總黃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最強,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達83.6%,略低於Vc(95.7%),IC_(50)值為0.90 mg/m L。[4]

苘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研究了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為苘麻作為天然來源的抗氧化劑提供理論基礎.方法:研究了苘麻不同部位提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並測定了其中的總酚和總黃酮成分含量.結果:苘麻葉總酚和總黃酮含量較高,其次為根和莖,且其抗氧化活性也表現除了相同的趨勢.結論:苘麻提取物總酚含量和總黃酮含量均與抗氧化活性正相關,且與總酚含量相關性更強.[5]

苘麻葉不同提取物體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苘麻為錦葵科苘麻屬植物,具有較好的清熱利濕、解毒開竅的功效。本研究旨在考察苘麻葉不同提取物體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為獸醫臨床中獸藥的研究和開發奠定一定的基礎。【方法】採用溶劑提取法製備苘麻葉水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等6個提取物;採用DPPH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試驗評價苘麻葉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採用液體二倍稀釋法和瓊脂擴散法測定苘麻葉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作用。 【結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試驗中,石油醚萃取物(1.62mg/m1)和乙酸乙酯萃取物(1.07mg/m1)的抗氧化活性較好,其清除率分別為80.6%和76.8%;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試驗中,乙酸乙酯萃取物(0.06mg/m1)和水提取物(0.12mg/m1)的抗氧化活性較好,其清除率分別為77.8%和81.4%;苘麻葉6種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範圍分別為17.13-142.09、8.74-539.74、4.28-568.35和8.74-539.74mg/ml,其中苘麻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效果較好,石油醚萃取物次之。 【結論】本研究表明,苘麻葉不同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體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為臨床中獸藥的研製提供了思路和方法。[6]

《中藥大辭典》:苘麻

拼音Qǐnɡ Má

出處《唐本草》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

原形態苘麻,又名:白麻(《綱目》),青麻、野苧麻、八角烏、孔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達3~4米。莖直立,具軟毛。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8~18厘米。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0.8~2.5厘米,粗壯;花萼綠色,下部呈管狀,上部5裂,裂片圓卵形,先端尖銳;花瓣5;黃色,較萼稍長,瓣上具明顯脈紋;雄蕊簡甚短;心皮15~20,長1~1.5厘米,頂端平截,輪狀排列,密被軟毛,各心皮有擴展、被毛的長芒2枚。蒴果成熟後裂開;種子腎形、褐色,具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常見於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國各地。

化學成分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2%。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苦,平。"

功能主治

  • 《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 《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酸痛。"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
  • 複方治癰疽腫毒:苘麻鮮葉和蜜搗敷。如漫腫無頭者,取鮮葉和紅糖搗敷,內服子實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中華本草》:苘麻

拼音Qǐnɡ Má

英文名Herb of Chingma Abutilon, Herb of Piemarker

別名白麻、青麻、野棉花、葉生毛、磨盤單、車輪草、點圓子單、饅頭姆、孔麻、磨仔盾、毛盾草、野火麻、野芝麻、紫青、綠箐、野苘、野麻、鬼饅頭草、金盤銀盞,出處出自《唐本草》。

《本草綱目》

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濕處,人亦種之。葉大如桐葉,團而有尖,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如半磨形,有齒,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狀如黃葵子,其莖輕虛潔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兒亦食之。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A.avicennae Gaertn.]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鮮用呀曬乾。

原形態苘麻 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m。莖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被星狀細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圓心形,長5-10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細圓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平滑無毛;心皮15-20,長1-1.5cm,先端平截,具擴展、被毛的長芒2,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丬15-20,被粗毛,頂端具長芒。種子腎形,褐色,被星狀柔毛。花期7-8月。

生境分部常見路旁、荒地和田野間。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

化學成分葉含芸香甙(rutin)

性味苦;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開竅。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睾丸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1.《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酸痛。[7]

栽培技術

苘麻輪作會導致其生長不良,纖維產量低,形成「鐵根",一般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苘麻地秋季深耕,播種前精細整地,是獲得高產的措施之一。準備種苘麻的地塊,要在前作收穫時及時秋耕,一般深耕20厘米左右,耕後可不耙蓋,次年早春解凍時,淺耕耙耱保墒。種苘麻的地多數為澇窪地,秋季不能耕翻,可在早春解凍時春耕,然後精細整平播種。在秋季土濕不能秋耕的地區,農民多用鋤翻起土塊,晾曬後再耙平田面,留待播種。

苘麻無論旱地還是水澇低濕地栽培都以適期早播為好。早播的幼苗可以延長麻株生長期、提高纖維產量及質量,並能躲過地蠶為害實現全苗,以及進行後續的整地工作。在低洼地種植時早播可減輕澇害,早播可使收穫期也相應提早,這樣有利於漚麻。 苘麻的播種可分為條播與撒播2種。播種量為11.25-30千克/公頃,而尤以15-22.5千克/公頃為宜。播種時撒播出苗不齊,易出笨麻(小麻),且田間管理較不方便,影響通風透光,增加病害,降低麻皮產量,故應改為條播,播種量為15-22.5千克/公頃,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每公頃保苗在22.5萬-30萬株,播種深度以1.5-2.0厘米為宜。

施足基肥可結合春耕,每公頃施有機肥15000-22500千克及草木灰750千克做基肥。 合理密植能起到增產作用,各地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耕作技術等條件適當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株數;早、中熟品種可比晚熟品種密,肥地或晚播可比瘦地或早播密。

生長管理

麻苗出土後。苗高5厘米左右時應進行第1次間苗,拔出過高、過細、生長不良或有病蟲害的植株。植株1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2次間苗即定苗,定苗株距6-10厘米。間苗時間與苘麻苗期中耕次數的多少對茼麻植株的生長有很大影響。結合第1次間苗,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定苗時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苗高5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3次中耕 。

苘麻生長期間共追肥2-3次,定苗後莖稈進入迅速生長期。通過施肥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苘麻增產的關鍵因素之一 。要施足追肥,每公頃追肥用硫酸銨225-375kg。還要酌量施草木灰和過磷酸鈣。株高40-50厘米時,每公頃追施標準氮肥300-375kg,鉀肥75-150kg,溝施於行間。在多施基肥配合施用追肥的情況下,苘麻產量能顯著增加,水澇地區應在雨季前早施追肥。苘麻麻葉應任其自然脫落,否則會降低纖維產量。 夏旱缺雨時要及時灌水。澇窪地要做好排澇工作,多風地區要注意培土,以防止麻株被風吹倒或碰傷折斷。

採收

收穫時期的早晚與苘麻的產量及品質有密切關係 。多數麻株已結有3-5個蒴果,頂端仍在開花,莖下部葉片枯黃脫落,莖上部葉片也呈黃綠色時,即為收穫期。如果收穫期推遲,則其纖維粗硬,品質差,各地因條件不同,收穫時間也不同。

收穫時可採用拔割法或鐮刀割法2種。拔割下來的麻株,曬1-2天後打捆,麻葉已自然脫落,然後下水漚麻 。漚麻可在坑塘、河灣、道溝的水中進行,麻捆的排列依水源而異,深水、死水區應採用麻捆根梢相互顛倒、麻排十字重疊5-6層的方法,淺水河水區用根梢顛倒一字形排列法。重疊2-3層。漚麻時間長短視水溫高低而定,20-25℃時1周即可漚熟。由於苘麻根部纖維總量占全株纖維重6%-10%,連根拔起並帶根漚麻可使根部皮層經漚制後呈絨根狀態,纖維柔和細緻,方便使用。漚麻時應隨時檢查麻株的漚熟程度,時間不宜過久。

留種的苘麻,應選生長整齊、植株高大、莖稈粗細均勻、分枝節位高、無病蟲害的麻株,使其繼續生長20-30天,待麻株上有7-8個蒴果成熟時,割倒曬乾脫粒。應建立種子田,採取提純復壯的方法繁育良種 。

病蟲防治

苘麻病害主要有斑點病、露菌病、胴枯病、立枯病等,應以綜合防治為主,包括拔除病株、實行輪作、避免連作、選留無病種子、增施鉀肥、生長期間噴波爾多液等。 苘麻害蟲有小地老虎、切根蟲、玉米螟、小造橋蟲、麻天牛等,可採用堆草誘殺或黑光燈誘殺、清潔麻田、剷除雜草及藥劑防治等方法去除。 種子成熟前及時拔除田間雜草。敏感除草劑有2.4一滴、二甲四氯、百草敵、都爾、利谷隆、滅草猛、虎威、眼鏡蛇、莠去津、西瑪津、賽克津、闊葉枯、苯達松、廣滅靈、百草枯、伴地農、都阿混劑、杜邦巨星、克闊樂、茅毒、綠黃隆、草淨津、殺草淨等。

防治方法

根據苘麻的發生規律,農田化學除草,特別是大豆田化學防除苘麻有三個施藥適期:一是播前施藥作土壤處理。適用的除草劑品種有72%異丙草胺(普樂寶)乳油,48%異惡草松(廣滅靈)乳油,88%滅草猛(衛農)乳油、50%唑嘧磺草胺(闊草清)水分散粒劑、50%炳炔氟草胺(速收)可濕性粉劑等。二是播後苗前施藥作土壤處理。常用的除草劑有,48%異惡草松乳油,50%炳炔氟草胺可濕性粉劑,50%異丙草胺,2.4一滴丁酯(雙樂)乳油、70%嗪草酮(賽克)可濕性粉劑、72%異丙草胺乳油、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等。三是苗後施藥作莖葉處理。可用的除草劑品種主要有21.4%三氟羧草醚(雜草焚)水劑、24%乳氟禾草靈(克闊樂)乳油、25%氟磺胺草醚(虎威)水劑、48%滅草松(笨達松)水劑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