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蘆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蘆骨

苦蘆骨,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五節芒Miscanthusfloridulus(Lab.)Warb.exSchum.etLaut.的蟲癭。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的江蘇、安徽、貴州、華南等地。具有發表,理氣,調經之功效。常用於小兒疹出不透,小兒疝氣,月經不調,胃寒作痛,筋骨扭傷,淋病。[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苦蘆骨
漢語拼音:Kǔ Lú Gǔ
別名:五節芒、巴茅果、馬兒杆、牛草果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歸肺、肝經
功能:發表,理氣,調經
主治:常用於小兒疹出不透,小兒疝氣,月經不調,胃寒作痛,筋骨扭傷,淋病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苦蘆骨

拼音名:Kǔ Lú Gǔ

別名:五節芒、巴茅果、馬兒杆、牛草果

來源

禾本科苦蘆骨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以蟲癭入藥。

生境分部

江蘇安徽貴州華南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發表,理氣,調經。主治小兒疹出不透,小兒疝氣,月經不調,胃寒作痛,筋骨扭傷,淋病。

用法用量

內服0.5~1兩。[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藥理作用

治療淋病有一定的療效。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性溫,味辛。順氣,發表,除瘀。」

相關配伍

  • 1、治月經不調:巴茅果五錢至一兩,泡酒半斤,每次服五錢。(《貴州草藥》)
  • 2、治小兒疝氣:巴茅果三個,茴香根五錢,香防米三個,蒸甜酒吃。(《貴州草藥》)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

植物種屬

禾本科植物五節芒。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發達根狀莖。稈高大似竹,高2-4米,無毛,節下具白粉,葉鞘無毛,鞘節具微毛,長於或上部者稍短於其節何;葉舌長1-2毫米,頂端具纖毛;葉片披針狀線形,長25-60厘米,寬1.5-3厘米,扁平,基部漸窄或呈圓形,頂端長漸尖,中脈粗壯隆起,兩面無毛,或上面基部有柔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大型,稠密,長30-50厘米,主軸粗壯,延伸達花序的2/3以上,無毛;分枝較細弱,長15-20厘米,通常10多枚簇生於基部各節,具2-3回小枝,腋間生柔毛;總狀花序軸的節間長3-5毫米,無毛,小穗柄無毛,頂端稍膨大,短柄長1-1.5毫米,長柄向外彎曲,長2.5-3毫米;小穗卵狀披針形,長3-3.5毫米,黃色,基盤具較長於小穗的絲狀柔毛;第一穎無毛,頂端漸尖或有2微齒,側脈內折呈2脊,脊間中脈不明顯,上部及邊緣粗糙;第二穎等長於第一穎,頂端漸尖,具3脈,中脈呈脊,粗糙,邊緣具短纖毛,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稍短於穎,頂端鈍圓,邊緣具纖毛;第二外稃卵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頂端尖或具2微齒,無毛或下部邊緣具少數短纖毛,芒長7-10毫米,微粗糙,伸直或下部稍扭曲;內稃微小;雄蕊3枚,花葯長1.2-1.5毫米,桔黃色;花柱極短,柱頭紫黑色,自小穗中部之兩側伸出。染色體2n=38。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地及河邊。[3]

參考資料

  1. 苦蘆骨-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苦蘆骨中醫世家
  3. 苦蘆骨-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