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萬國歡呼齊來敬拜至尊上帝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萬國歡呼齊來敬拜至尊上帝》,副標題:宣教中彰顯神的至高無上,作者: 約翰.派博 (John Piper),譯者: 廖乃慧、胡燕慧、朱昌錂,出版: 中華福音使命團,初版: 2015/11,頁數: 376,尺寸: 140*210 mm,系列: 差傳神學系列,ISBN: 9789628605897。

目錄

內容簡介

宣教不是教會的終極目的,敬拜才是。教會從事宣教事工,因為終極的敬拜尚未出現。敬拜才是教會的終極目的,宣教不是。因為神才是終極的,世人不是。當這時代結束,千千萬萬蒙救贖的人來到神的寶座前,俯伏敬拜,那時再沒有宣教了。宣教是暫時性的需要,惟獨敬拜永遠長存。

約翰.派博滔滔雄辯呼籲教會遵行以神為中心的普世宣教使命。作者從聖經闡明,敬拜是教會最終的目的,合宜的敬拜是普世宣教的推動。書中討論到敬拜、禱告、苦難在宣教上的位置,辯明基督福音是唯獨救恩的真理,分析普救論與靈魂毀滅論、神主權的恩典與憐憫對普世宣教的影響。確定教會在向萬國萬族福音未得之民傳揚基督救恩的責任。

《萬國歡呼 齊來敬拜至尊上帝》能夠幫助讀者深入反省教會與宣教的關係,以及每個基督徒在普世宣教上的角色,好叫各族各方各國各民預備羔羊婚筵,出席終極敬拜,將榮耀獻給至高無上的上帝。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1]「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2]」一詞進行翻譯。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希伯來語簡介,豆丁網,2010-05-01
  2. 中國信仰裏的「神」 ,搜狐,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