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蒲黃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蒲黃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蒲黃

【生境分布】

生於池沼、水旁或淺水中。水燭香蒲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東方香蒲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及陝西、甘肅、新疆、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或東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的乾燥花粉。本植物與水菖蒲形態相似,但水菖蒲根具臭氣,又名臭蒲;而本種根無臭氣,故名香蒲。其黃色花粉入藥,名蒲黃。

【藥材歷史考證】

蒲黃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又名蒲厘花粉。《本草經集注》曰:「此即蒲厘花上黃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療血。」《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而泰州者為良。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於叢葉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花黃即花中蕊屑也。細若金粉,當其欲開時,有便取之。」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證,與水燭香蒲相符。[1]

【植物形態鑑定】

1.水燭香蒲: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2m。根莖匍匐,鬚根多數。葉片狹線形,長30~60cm,寬0.4~1cm,質厚而柔,基部鞘狀。穗狀花序單一,頂生,雌雄同株,雌雄花序間隔2~15cm;雄花序在上,長20~30cm,花被鱗片狀或茸毛狀;雌花序在下,長10~30cm,直徑0.5~2cm,圓柱形,深褐色或紅褐色,下有總苞片1枚,葉狀;雌花小苞片較柱頭短,花被退化成茸毛狀,與小苞片近等長,柱頭線狀長圓形。小堅果無溝。花期6~7月,果期7~8月。

2.東方香蒲與水燭香蒲主要區別特徵:雌雄花序緊相連接;雄花序在上,長3~5cm;雌花序在下,長6~15cm;雌花無小苞片,柱頭匙狀,小堅果有縱溝。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飄浮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着手指上。氣微,味淡。

【藥材顯微鑑定】

粉末黃色。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7~29μm,表面有網狀雕紋,具單孔,不甚明顯。

【藥材理化鑑定】

1.取本品0.1g,加乙醇5ml,溫浸,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2~3滴,溶液漸顯櫻紅色。

2.取本品0.2g,加水10ml,溫浸,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顯淡綠棕色。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曬乾後碾軋,篩取花粉。

【飲片炮製】

1.生蒲黃:揉碎結塊,過篩。

2.蒲黃:炭取淨蒲黃,照炒炭法炒至棕褐色。

【性能功用】

甘,平。歸肝經心包經。止血,化瘀,通淋。用於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痛經,脘腹刺痛,跌扑腫痛,血淋澀痛。內服:5~9g;水煎服。外用:適量,敷患處。孕婦慎用。

【附註】

置陰涼乾燥處貯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