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

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

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
原圖鏈接

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是危害蝴蝶蘭的頭號殺手,如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病部可向其他葉片和根區蔓延,引起全株腐爛死亡。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

主要危害作物:蝴蝶蘭

 
蝴蝶蘭細菌性軟腐病
原圖鏈接

主要為害部位:球根。

症狀

該病多發生於夏秋季高溫高濕及通風不良時,猶其偏施氮肥極易引發該病。本病最易發生於心葉幼嫩處,但可危害所有葉片,移栽時容易造成傷口,加上密植,濕度高時,植株互相接觸更加容易傳播病害。

危害初期,病斑呈水漬狀,擴展後組織軟腐,環境適宜時,3~5天內整片葉片均呈水漬狀腐爛,後期並因其他腐生性細菌感染而發出惡臭。[1]

分布與危害

危害蝴蝶蘭

病原

病原菌Erwinia chrysanthemi[2]

發生規律

病菌在土壤和殘茬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幾個月,在士壤中的病株殘體內可長年存活。病菌靠水流、昆蟲及病健葉接觸或操作工具等傳播,從蟲傷口、分株傷口、移植時損傷及其他傷口侵入。尤其是鳶尾鑽心蟲的幼蟲在幼葉上造成的傷口,或分根移栽造成的傷口,都為細菌的侵入打開了方便之門;病害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蟲傳播,自然條件下6-9月病害發生。當溫度高、濕度大,尤以濕度大時發病嚴重,尤其是土壤潮濕時發病多;種植過密、綠蔭覆蓋度大的地方球莖易發病;連作地發病嚴重。德國鳶尾奧地利鳶尾發病普遍。

防治方法

1.選擇無病球根;挖掘時要避免造成傷口;分根繁殖時不用有病根株;溫室栽培時,更換新土,及時剪除病葉或拔除病株銷毀;徹底挖除腐爛的球莖,貯藏期發現有病球莖及時剔除。病害嚴重的土壤可用0.5%-1%福爾馬林10g/m2進行消毒後再種植,或更換新土後種植;被污染的工具應用沸水或70%酒精,或1%硫酸銅液浸漬消毒後再用。切花用工具,用0.5%高錳酸鉀消毒。

2.發病初期,可選用100-150×0.000001的鏈黴素或鏈黴素加土黴素(10:1)的混合液進行噴灑,連噴2-3次,效果較好。 發病後,每月噴灑1次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能控制病害蔓延。噴灑殺蟲劑防治鳶尾鑽心蟲的危害,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3.收穫鱗莖時,應避免造成傷口;秋季應將殘枯病葉清除出圃,以免害蟲在其上產卵。

4.選用健康鱗莖栽植;圃地應排水良好;栽植時宜淺不宜深;管理中澆水避免淋噴。

5.在生長季節,注意防治造成鳶尾傷口的鳶尾鑽蛀蟲。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


相關視頻

蝴蝶蘭軟腐病了解一下


新手小白養蝴蝶蘭最容易遇到的三個問題,不糾正會很快死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