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蝶戀花·送祐之弟 辛棄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蝶戀花·送祐之弟
圖片來自搜狐網

蝶戀花·送祐之弟詞的上片寫送別,寫景言觸目所及無非淒涼之景,烘托送別愁苦氣氛,飽含着詞人對祐之弟深切的關懷之情;下片用遞進句法,層層深入地寫離愁,一層比一層深入,而結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人尋味。

原文

辛棄疾〔宋代〕

衰草殘陽三萬頃。不逢飄零,天外孤鴻影。幾許淒涼須痛飲。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不是離愁難整頓。被他引惹其他恨。

譯文

放眼望去,斜陽鋪滿了整片荒蕪的草地,祐之在浮梁,算不上身世飄零,倒像一隻失群之雁飛翔天外。與祐之分別,只有靠痛飲才能安慰自己淒涼的心境。在江邊漫步,是醒酒,也是思念。

因見面少別離多使我兩鬢白髮增多,本來就很相思,近來因為生病,就更加想念。不是離別之愁難以了結,是離別之情引起了其他遺憾。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閒居帶湖期問。辛祐之在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 之前到帶湖與辛棄疾會晤,辛棄疾對辛祐之的到來的接待是十分隆重的,他邀請自己的門生范開、友人楊民瞻等相聚相陪,文人雅集,吟詩賦詞,還一起盡興地遊了崇福寺。為此辛棄疾詞興大發,一連寫了7首詞,這便是其中一首。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景言觸目所及無非淒涼之景,烘托送別愁苦氣氛,下片用遞進句法,層層深入地寫離愁。全詞曲折含蓄,意境深遠。

  詞的上片寫送別。第一句寫景。「衰草殘陽」 四字,既寫出送別時的淒清景色,又暗示出送別的時間與節令,即秋天的一個傍晚。「三萬傾」寫範圍之廣,言觸目所見無非淒涼景色,烘托出送別時的愁苦氣氛。「不算」 二句寫辛祐之隻身漂泊在外。但話說得既婉轉又藝術。意謂您雖隻身在外但算不上身世飄零,倒像孤鴻縹緲欲仙,清靜幽雅,把愁苦的氣氛稍微沖淡一下。「幾許」 二句寫別後情況。「淒涼」 而言「幾許」,可見其愁並不太重。「 須痛飲」三字,謂只要痛飲,便可消除離愁別苦。柳永《雨霖鈴》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待人」句似從柳詞化出,謂明早江頭,行人自會醒來,愁也沒了。這兩句看似輕描淡寫,其實是精心結構,飽含着作者對祐之弟深切的關懷之情。

  詞的下片寫離愁,採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第一句寫離苦。意謂「會少離多」,從兩鬢上可以察知。因為「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是離愁把人折磨得兩鬢蒼蒼了。「萬里」 二句寫病苦。「萬縷千絲」緊承上句明寫發亂,實寫愁重。「何況」句使用遞進句式,盲新來患病,怕難以相見,更加重了離別之苦。「不是」二句寫由此引起的其他愁恨。言離愁猶可整頓,而國恨家愁就無法排遣了。作者不說家國之愁而言「其他恨",就多了一層曲折。下片五句三層,一層比一層深入,而結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人尋味。

簡析

  詞的上片寫送別,寫景言觸目所及無非淒涼之景,烘托送別愁苦氣氛,飽含着詞人對祐之弟深切的關懷之情;下片用遞進句法,層層深入地寫離愁,一層比一層深入,而結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人尋味。全詞曲折含蓄,意境深遠,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