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鱗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褐冠鱗苔 |
中文學名:褐冠鱗苔 拉丁學名:Lopholejeunea subfusca (Nees) Steph. 界:植物界 門:苔蘚植物門 綱:苔綱 目:葉苔目 科:細鱗苔科 屬:冠鱗苔屬 種:褐冠鱗苔 |
褐冠鱗苔(hè guān lín tái,學名 Lopholejeunea subfusca (Nees) Steph.),是苔蘚植物門苔綱的一種植物。它的植物體小,長達25毫米;腹瓣卵形,強烈鼓起;頂端邊緣具齒。腹葉圓形,遠生到稀疏覆瓦狀排列,頂端不裂,雌雄同株。雄穗頂端常有無數枝,雌器苞頂生,無新生枝。雌苞葉匙狀圓形,蒴萼倒卵形,扁平, 分布於西藏、海南、香港、台灣、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綠春、河口、西雙版納等地。 [1]
褐冠鱗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長達25毫米,帶葉寬0.9—1.3毫米,深綠色。莖粗90—120微米,不規則稀疏分枝。側葉卵形,長0.6—0.8毫米,寬0.5—0.9毫米,頂端圓,邊緣全緣。
葉邊緣細胞9—15×7—10微米,中部細胞18—36×14—30微米,細胞壁較厚,三角體大,中部球狀加厚明顯。基部細胞相似於中部細胞。角質層平滑。
油胞和假肋缺。油體每個細胞5—15個,透明,均質型。腹瓣卵形,強烈鼓起,頂端截形,具單個鈍齒,遠端與背瓣以1—3個細胞相連接。
腹葉圓形,遠生到稀疏覆瓦狀排列,頂端不裂,邊緣全緣,寬為莖的3—4倍,基部淺波狀插入莖。雌雄同株。雄穗頂端常有無數枝,雄苞葉3—5對,腹苞葉生於整個雄穗。
雌器苞頂生,無新生枝。雌苞葉匙狀圓形,長約1毫米,寬0.8毫米,頂端邊緣具齒,腹瓣線形,有時不明顯。雌腹苞葉近圓形,邊緣全緣。
蒴萼倒卵形,扁平,具4個脊,脊具短或長刺,刺長3—12個細胞,基部寬2—6個細胞。芽胞缺。 [2]
褐冠鱗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泛熱帶地區。[3]
褐冠鱗苔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海南、香港、台灣、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綠春、河口、西雙版納等地。[4]
參考來源
- ↑ 褐冠鱗苔, 植物智, 2020-01-18
- ↑ 褐冠鱗苔長這樣_好看視頻 - 秒懂百科 視頻時長 00:53 2019年8月30日 - 原來褐冠鱗苔長這樣,本視頻由秒懂百科提供,0次播放,有0人點讚,0人對此視頻發表評論,好看視頻是由百度團隊打造的...
- ↑ 褐冠鱗苔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7-21
- ↑ 褐冠鱗苔 Lopholejeunea subfusca 褐冠鱗苔(hè guān lín tái) PPBCCVHColDuocetCFHeFlorasEOLTPLIPNIBHLPOWOGBIFiDigBioBingBaiduLopholejeunea subfusca (Nees) Schiff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