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江月·漁父詞

《西江月·漁父詞》

作品名稱: 《西江月·漁父詞》

創作年代: 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文學體裁:詞

作者:辛棄疾

《西江月·漁父詞》[2]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餘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這首詞是寫江行採石所見所感的,雖自稱「戲作」,其實寄慨遙深。

上片寫江行所見。「千丈懸崖」,言採石江岸高峻陡峭;「削翠」,言江岸壁立如削,卻草木蔥蘢。如果說「千丈」句寫江岸,而「一川」句則寫江水。廖世美《好事近》詞說:「落日水鎔金。」此句化用廖詞,言落日的餘輝照射在江面上,一川江水像鎔金那樣燦爛。落日熔金,懸崖削翠,作者從這兩個側面,表現出採石水光山色之壯美。「白鷗」句寫江上的沙鷗;「選甚」句寫江上的遊人。白鷗在江上自由飛翔,毫無戒心,與人和諧相處;而人則乘舟遨遊,任其所之。張志和《漁歌子》說「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還談什麼「今日任風波」,則其江行之安閒可知。

下片寫江行所感。「別浦」二句寫江行生活。「別浦」句映帶開頭兩句,寫長江沿岸水產豐富,魚蟹肥美,可供享用。「前村」,和「別浦」對應,言前行途中有江村可以沽酒。「重斟」二字,足見其逢酒必飲。蘇軾《漁父》詞說:「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又說:「酒醒還醉醉還醒,不論人間今古。」「前村美酒重斟」,似與蘇詞意近,所不同者,蘇寫漁父,辛寫自己而已。採石為江防要地,歷代南北戰爭,多於此渡江。宋開寶七年(974),曹彬率師攻取南唐,於此渡江不必說了。隋開皇九年(589),韓擒虎滅陳,也是由此濟師。至於東漢、晉、梁之師,出入建康,率皆由此。因而,採石成為歷代王朝興衰的歷史見證。「千年」二句,言上述歷史的變革,王朝的興衰,均已成為往事而銷聲匿跡,為何還去管他?作者借漁父之口出以曠達之語,實質上是反映了他對南宋朝廷的失望和不滿。不管興亡,正是對於興亡之事的執着,這裡不過是故作反語而已。在稼軒詞中反映出世思想的作品,有些是出於一時的憤激,有些則的確表達了真情實感,必須根據作者當時的具體處境,結合同時的其他作品,以及這類詞篇的本源,來作全面而具體的分析。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陡峭的綠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着金光。白鷗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風波無法預料又何必管它?

魚肥美新鮮,正是吃魚的好時節,前村好酒值得喝乾了再斟。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又有何關係?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鬥過程中,將原名「坦夫」改為「棄疾」,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前140-前117),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其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一句,所用典故也來自霍去病。[5]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闢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這篇應用散文感情熾熱,構思縝密,層層深入,有理有據,語言也精確、簡潔。文章僅用了六百餘字,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不枝不蔓,一氣貫通,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有預測、字字落到實處,質樸無華,明曉暢達。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於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節選自《應用寫作》1998年第1期,《詞壇巨擘 公文高手——讀辛棄疾<議練民兵守淮疏>》)。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所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南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礪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辛棄疾的《行書去國帖》為紙本,行書十行,為酬應類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中鋒用筆,點畫規矩,書寫流暢自如,於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曾經過元朝趙孟頫,明黃琳、項元沛,清朝永理等鑑藏,《書畫鑒影》著錄。[6]

視頻

詞人俠客辛棄疾
辛棄疾生平經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