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角葉槭

常綠小喬木。小枝細瘦,被很密的黃色絨毛。葉革質,卵形或三角卵形。花的特性未詳,花期不明。有果,果期9月。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角葉槭

拉丁學名:Acer sycopseoides Chu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無患子目

:槭樹科

槭屬

亞屬:槭亞屬

:全緣葉槭組

分布區域貴州南部和廣西北部

形態特徵

高約6米,樹皮淺灰色。小枝當年生嫩枝淡黃褐色,多年生老枝黑色。葉長5-7厘米,寬2-3.5厘米,邊緣微反卷,先端通常漸尖,基部圓形或鈍形,通常有2個發育不良的側裂片,上面淡黃綠色,無毛,下面被絨毛及白粉;初生脈3條,直伸,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粗壯,密被黃色絨毛。

花的特性未詳,翅果紫色,常成傘房果序,被黃色絨毛;小堅果凸起,長5毫米,寬3毫米;翅與小堅果長1.8-2.2厘米,寬4毫米,張開成鈍角。果梗長10毫米,被短柔毛。[1]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貴州南部和廣西北部

海 拔:600-1000

主要價值

【藥 名】:角葉槭

【拼 音】:JIAOYEQI

【來 源】:為槭木科植物角葉槭的根。

【功 效】:祛風除濕。

【主 治】: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絲葉槭(《植物分類學報》)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北部、貴州南部。

【拉丁名】:Acersycopseoides Chun

【考 證】:始載於《廣西植物名錄》。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槭樹沒食子酸、沒食子酯及黃酮類化合物。

參考文獻

  1. 槭葉作裳,一身紅裝,上海植物園, 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