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經《訪落》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訪予落止①,當初我即位就設想,

  率時昭考②。追隨我英明的父王。

  於乎悠哉③! 啊! 高明又廣大,

  朕未有艾④。我缺乏經驗哪能跟上他。

  將予就之⑤,努力呀,靠攏他,

  繼猶判渙⑥。繼承那大事來謀劃。

  維予小子,我這幼稚的小子,

  未堪家多難⑦。不堪家裡多禍事。

  紹庭上下⑧,繼承直道施行於上下,

  陟降厥家⑨。一舉一動不曾離開家。

  休矣皇考⑩,美好啊,我的父王,

  以保明其身(11)。他能平安又清明。[1]

  (採用金啟華譯詩)

詩經《訪落》原文及賞析

  [注釋] ①訪:諮詢,商議。予:成王自稱。落:開始。一說借為略,謀略,策略。止:語助詞。②率:遵循。時:是。昭考:指武王。 ③於乎:同「嗚呼」,嘆詞。悠:遠大。一說憂。④朕(zhen):我,成王自稱。艾:閱歷。此句謂年幼尚無知。⑤將:扶,助。就:因,遵從。之:指先王的法典。⑥猶:通「猷」,圖謀,謀略。判渙:大。⑦多難:指遭武王之喪,遇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亂」和武庚叛亂等事件。⑧紹:繼承 庭:直、公正。上下:指官吏的升降,與下句「陟降」同意。⑨厥:其。⑩休:美。(11)以:語助詞,無義,或作「而」解。明:勉,盡力,勉勵。保:佑助。

  [賞析]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發兵討伐商紂,一舉滅商。按慣例必須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紂子武庚為諸侯,分商地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據一部,監視武庚,稱為「三監」。武王滅商後兩年病逝。其子誦繼位,是為成王。當時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中;周朝統一天下時間不長,政事紛繁,百廢待興;加之各國諸侯尚未完全歸服。基於這些原因,武王同母弟周公決定攝王位,代行國政。管叔、蔡叔、霍叔等疑忌周公,在王位繼承權上引起周朝內部的不和。武庚乘機勾結東方舊屬國及淮夷等起兵反周;三叔造謠周公夥同武庚謀害成王,於是發動了所謂「三監之變」。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攻滅奄等十七國。從此,列國諸侯咸服宗周。周公執政七年,成王稍長,還政於成王。《訪落》詩中有言:「未堪家多難。」所謂「家多難」,指的就是武王喪亡,三監之變 則知此詩當作於周公東征前後。

  此詩與前篇《閔予小子》,後篇《敬之》、《小毖》諸篇意旨相同,寫的都是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廟祭祖時,表示延訪群臣、追念皇考盛德、繼承其道的意思。詩僅一章,十二句。首二句揭明題旨:延訪群臣,屬望昭考。三至六句,鋪寫素志,展望宏圖。七至十句,反思家國得失,申述承繼先王法度刻不容緩。結末二句以保身收住,仍歸結為祈禱皇考。

  《周頌》共三十一篇。從體制看,它是周王朝的廟堂音樂,用於祭祀祖先和神明。從內容看,多為歌頌祖先功德和祈年佑福。從形式看,與《風》《雅》相較,區別明顯:《風》《雅》皆分章,且後章句法多復疊前章,《頌》多不分章,不疊句;《風》《雅》有韻,《頌》詩多無韻。頌詩這些特點,都可以從《訪落》中體現出來。

  首先,它塑造了一位銳意進取、繼承祖先皇業的幼主形象。周成王即位之時,尚在襁褓中,至告廟祭祖也僅是個七歲的孩子,他年紀雖小,而志趣不凡。一即位,就告祭祖廟,延訪群臣,諮詢政事,商議國策,共圖大計,體現了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的美德。他從「三監之變」、事發蕭牆的「家多難」中,及時吸取教訓,採取對策,意識到舉賢用人與建立賞罰獎懲制度的重要,「紹庭上下,陟降厥家」,強調必須承繼周家法度,發揚光大「文武之道」。正因為少年有志於此,故知「成康之治」局面的出現決非偶然。

  以少總多,高度濃縮。詩言「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閔予小子》有言「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小毖》重言曰:「未堪家多難。」「家多難」三字卻包含了多少豐富的歷史內容。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黃山雲:「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成王即吉,甫逾二年也。《尚書大傳》曰:『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東征三年,踐奄而後歸。』與《豳詩》說合。三監之變,公親致刑焉,骨肉摧殘,正成王所謂『家難』也。訪落之時,公既未歸,難猶未已,惟其不堪多難,故訪群臣而謀之。」言少意豐,概括無遺。若借用論畫,確實給人有「尺幅千里」之感。

  宛轉曲折,飽含情思。這是一首即政告廟詩,亦是一篇莊嚴肅穆的就職誓辭,也是一曲剖白心跡的歌唱。首二句發端,總敘詩旨;中八句就職誓言,意為兩層,曲盡有致。前四句「一往追維皇皇如有所求而弗獲之心」畢現。追求皇考宏業,義無返顧,但又恐自己年輕,缺乏閱歷,難以信任。「所謂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方玉潤《詩經原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慕道心切之情。故姚際恆評曰:「多少宛轉曲折 」後四句再次強調自己年幼無知,以致力量內耗,禁受不住家國多難的打擊。所謂「忽覺熏蒿悽愴,若或見之,則又孝思之感動不能自己」,內心世界之表白昭然若揭,使人有親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而「於乎悠哉」、「休矣皇考」這些虛詞的運用,更增強了感情的抒發,字裡行間,充滿感情。[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