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是賈平凹散文的代表作。

作品內容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歲生日,去舊迎新,咱們家又有一個大人了。賈家在鄉里是大戶,父輩那代兄弟四人,傳到咱們這代,兄弟十個,姊妹七個;我是男兒老八,你是女兒最小。分家後,眾兄眾姐都英英武武有用於社會,只是可憐了咱倆。我那時體單力孱,面又醜陋,十三歲看去老氣猶如二十,村人笑為痴傻。你又三歲不能言語,哇哇只會啼哭。父母年紀已老,恨無人接力,常怨咱們這一門人丁不達。從那時起,我就羞於在人前走動,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話無人訴說,言於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歡起書來。書中的人對我最好,每每讀到歡心處,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樂得直叫;讀到傷心處,我便哭了,你見我哭了,也便趴在我身上哭。

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築好一個沙城讓你玩,自個躺在一邊讀書,結果總是讓你尿濕在褲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給你念書聽,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地抱住你,說:「我小妹也是愛書人啊!」東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書,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說要幫着推磨子。我便將你放在磨盤頂上,教你撥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盤轉,一個上午,給人家磨了三升苞谷,借了三本書,我樂得去親你,把你的臉蛋都咬出了一個紅牙印兒。你還記得那本《紅樓夢》嗎?那是你到了四歲,剛剛學會說話,咱們到縣城姨家去,我發現櫃裡有一本書,就蹲在那裡看起來,雖然並不全懂,但覺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書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將書藏在懷裡。三天後,姨家人來找,說我是賊,我不服兩廂罵起來,被娘打過一個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們哭你那時說:「哥哥,我長大了,一定給你買書!」小妹,你那一句話,給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書房,看着滿架書籍,我就記想那時的可憐了。

咱們可不是書香門第,家裡一直不曾富綽。即使現在,父母和你還在鄉下,地分了,糧是不短缺了,錢卻有出沒入。兄雖每月寄點,也只能顧住油鹽醬醋,比不得會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窮不是咱們的錯書卻會使咱們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這個社會,天下在振興,民族在發奮,咱們不企圖做官,以仕途之路作功於國家,但作為凡人百姓,咱們卻只有讀書習文才能有益於社會啊。你也立志寫作兄很高興,你就要把書看重,什麼都不要眼紅,眼紅讀書,什麼朋友都可拋棄,但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貧困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嫉富,人富則思惰。你目下處境正好逼你靜心地讀書,深知書中的精義。這道理人往往不信,走過來方才醒悟,小妹可將我的話記住,免得以後「悔之不及」。

兄在外已經十年,自不敢忘了讀書,所作一二篇文章,盡屬膚淺習作,愈使讀書不已。過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方更知立身難,立德難,立文難。夜讀《西遊記》,悟出「取經唯誠,伏怪以力」,不覺懷有感激,臨風嘆息。兄在你這般年紀,讀書目過能記,每每是借來之書,讀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滿是書籍,卻常常讀過十不能記下四五,這全是年齡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寫輔助強記,但你一定要珍惜現在年紀,多多讀書啊!

既有條件,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藥、建築、美術、樂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鑑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讀,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於精讀。世上好書,浩如煙海,一生不可能讀完,且又有的書雖好,但不能全為之喜愛,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卻確實是世上好東西。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愛上這本書了,就在一個時期多找些這位作家的書來讀,讀他的長篇,讀他的中篇,讀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詩歌,或者理論,再讀外人對他的評論,所寫的傳記。也可再讀讀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

這樣,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當時是什麼社會,如何的文壇,他的經歷、性格、人品、愛好等等是怎樣促使他的風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個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寫法,都是有跡而可覓尋,當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時一陣便可理得清的。兄讀中國的莊子、太白、東坡詩文,讀外國的泰戈爾、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於起滅轉接之間不可測識。說來,還是兄讀書太少,覺悟淺薄啊!如此這番讀過,你就不要理他了,將他丟開,重新進攻另一個大家。文學是在突破中前進,你要時時注意,前人走到了什麼地方,同輩人走到了什麼地方?任何一個大家,你只能繼承,不能重複,你要在讀他的作品時,就將他拉到你的腳下來讀。這不是狂妄,這正是知其長,曉其短,師精神而棄皮毛啊。虛無主義可笑,但全然跪倒來讀,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損,永遠在他的屁股後了。這你要好好記住。

在家時,逢小妹生日,兄總為你梳那一雙細辮,親手要為你剝娘煮熟的雞蛋。一走十年,竟總是忘了你生日的具體時間,這你是該罵我的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時時提醒自己,要到時一定祝賀你成人。鄰居婦人要我送你一筆大錢,說我寫書,稿費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駁,又說我「肥豬也哼哼」。咳,鄰人只知是錢!人活着不能沒錢,但只要有一碗飯吃,錢又算個什麼呢?如今稿費低賤,家豈是以稿費發得?讀書要讀精品,寫書要立之於身,功於天下,哪裡是鄰居婦人之見啊!這麼多年,兄並不敢奢侈,只是簡樸,唯恐忘了往昔困頓,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將所得數錢盡買了書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麼也不送,僅買一套名着十冊給你寄來,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寫於靜虛村

賞析

用閱讀彰顯成長的意義

這篇文章的標題首二字即為「讀書」,我們就先來看「讀書」。作者用整整一節講了讀書的方法,堪為大家讀書入門的指導良法!

首先,作者說「既有條件,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接下來列舉讀書的種種門類。的確,讀書範圍廣了,大家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徜徉魯迅也說過:「不過只看一個人的着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當下,我們處於一個知識傳播迅疾、更新頻繁的社會,廣博的閱讀更是順利求知的前提。

在博採之外,作者又對小妹提出「不要忘了精讀」。他還具體指出了精讀的幾個層次,包括囫圇吞棗的享受、靜心坐讀的吟味、一句一句的深究。這三個層次經歷完,接下來反覆閱讀,還能常讀常新。

精讀單一的文本之後,作者又說,「多找這位作家的書來讀」,「再讀外人對他的評論,所寫的傳記」,「也可再讀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明白當時是什麼社會,如何的文壇,他的經歷、性格、人品、愛好等等是怎樣促使他的風格的形成」。這就是精研文本之外的另一種重要的讀書法,即「知人論世」,通過時代背景、文學背景來了解一個作家具體的寫作風格作品。如果說之前的三個層次精讀是限於文本之內的,那麼之後的專題性的拓展了解,則是超乎文本之外的。

這還不是最精彩的。作者最後竟說,「如此這番讀過,你就不要理他了,將他丟開,重新進攻另一個大家。」「任何一個大家,你只能繼承,不能重複,你要在讀他的作品時,就將他拉到你腳下來讀。」我想這才是讀書真正的要義,跪着讀只能看到前人的高度,站着讀方能增添自己的高度,「師精神而棄皮毛」,精神才會有真正長足的發展。

說到精神的發展,我們就該將視角轉向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了。這是作者為自己的小妹十八歲生日送上作為兄長的祝賀和勸誡而寫的一封書信。文章開頭即從幼時兄妹二人玩耍時與書結緣回憶起,講到了因為貧窮不能買書而產生的和親戚之間的矛盾,以及妹妹對自己的安慰,鼓勵妹妹成人以後「貧困而志向不賤」,「作為凡人百姓,咱們卻只有讀書習文才能有益於社會啊。」所以說,文章前半部分對貧窮生活的回憶,恰為下文宣揚讀書的意義、教授讀書的方法張本。讀書的要義寫完之後,又回到對小妹生日的敘述,指出小妹成人之際,送上的最好禮物不是錢,而是「一套名着十冊」。如此,行文首尾以賀生日、憶往昔、誡小妹關聯,中間部分又突出讀書的意義,詳說讀書的方法,看似揮灑隨意,實則書寫嚴謹。同時也告訴書本前的我們,閱讀,足以彰顯我們成長的意義;閱讀,一定應該陪伴我們左右。

最後說一說標題中的「書」。「書」即古漢語裡的書信。賈平凹此文以書信為體例,一則確實是致遠方小妹的掛念勸誡之意的合適文體,一則是有意摹古。中國古代散文中,尺牘占有重要比例。古人有很多文體寫作是「官樣」或者想要留存後世的,雖然也有佳作,未免言而有「隔」,從選材到文風到情感抒發都如是,如一系列的「疏」「諫」「奏」「議」等文章;而書信則是私人場合(與親朋)交往的文字媒介,常常真情流露,無所顧忌。賈平凹此文,從擬題到文字書寫,都在向古人書信致敬。文字中既有非常口語和家常化的表達敘寫(「每每讀到歡心處,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樂得直叫」),也有含蓄蘊藉的文言色彩濃郁的精警概括(「貧困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嫉富,人富則思惰。」),兩種文字風格並行不悖,既閒敘家常、兄妹情深,亦耳提命面、諄諄教誨。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品味這樣風格多樣又有機統一的語言。[1]

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男,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

現在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