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讀李彥良其書其人(王森運)

讀李彥良其書其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讀李彥良其書其人》中國當代作家王森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讀李彥良其書其人

李彥良的最初學歷是「老三屆」中1967年的中師畢業生。在將近退休那幾年,還在進修研究生課程,因為外語不過關,而最終只取得了一個結業證書。所以同學們都取笑她是「女范進」。但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挺佩服她的。佩服的原因不只因為她有豐富的工作和學習經歷,也不只因為她曾經擁有「副教授」職稱和正處級待遇,主要在於她退休之後還寶刀不老,連續出版了《三音集》《瓦妮說童年》《點擊金秋》和《山溪淙淙》四本書,還主編了《陽泉市教育學院志》,還幫忙編寫了她婆家村和娘家村兩部村志,在70歲後竟然成為了《新銳散文》《詩之原》《東方散文》《瀚海觀山》等公眾號平台的專欄作者和簽約作家。

我和李彥良是山西平定師範同班同學,相識的時候,都才十六七歲,天真無邪,無憂少慮。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打磨,她已步履蹣跚,我也霜染兩鬢了。當我們與同學同事同齡人站在古稀華年的高牆下在一起回首往事時,都免不了為自己的忙碌人生髮「生年苦短,年邁無奈」的悲嘆。但李彥良似乎顧不上這些,寫作成了她的生活常態,通過寫作她收穫着喜悅,收穫着充實,收穫着成功。是什麼力量促使天資平平然和我們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起步的李彥良取得了那些令人羨慕的成就呢?她的書,也許會告訴你一些答案。學養滋潤了她的品質

要說讀書學習,李彥良可說是孜孜不倦,最後學歷在同學們當中算是最高的了。她在1983年35歲那年考上了的山西師範大學教育專修科,屬於脫產大專。畢業後又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本科函授班,但因為公公病重,無奈放棄了面授註冊。50歲後,在工作之餘通過函授和自學,堅持讀完了山西師大的教育管理專業本科,快60歲了,還在進修教育專業的研究生課程。在她的作品《點擊金秋》中,對這一段有中肯的總結:「是讀書的機緣和知識的積累再造了我,光彩了我的形象,提純了我的生命價值」。李彥良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學知識,修學歷,既不為加官進爵,也不為晉升職稱,毫無功利之心的刻苦鑽研,不能不使人感動。

李彥良有一篇《讀書是欣賞別人,寫作是修煉自己》,曾在2014年獲得山西省第九屆文藝評論三等獎,裡面的觀點和看法很有見地:「書,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好書,則是社會財神的一部分」。「讀書,不只是在消遣別人的作品,也是在展現自己的情懷,其本質是欣賞別人,教化自己」。「好讀書,讀好書,是讀者的福氣」。「閱讀啟迪思維,知識改變命運,實踐造就人生」。「著者萬不可為了譁眾取寵和錢,丟失了筆的尊嚴」。「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作者死了,文章活着的例子很多」。「文學創作者採風當如蜜蜂采蜜,而不應當藉機採花」。「寫作文和出作品是兩碼事,做作者和當作家是兩個概念」。「著書,戰勝懶惰容易,戰勝平庸困難」。「如今,出書的機會多了,誘惑得想當作家的人,都有些躍躍欲試,跌跌撞撞了。隨着全社會公民平等和言論自由等民主意識的普及和提高,以及網絡文化的催生、催長、催熟、催飛,特別是有趙公元帥這位文明爺的幫助,出書的比率確實在日漸提高。而最讓人擔心的是就和大姑娘生孩子差不多,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就把書生產出來了。那樣的結果很麻煩,甚至可怕,對自己、對作品都有些不夠負責任。雖然時尚,卻總歸是遺憾多多。讀書輕鬆,寫作艱難。讀書如賞景,著書靠創造。著書比讀書不容易多了,萬不可急於求成」。其文字功夫,語言格調,看似口語卻很有力度。她在《對着秋陽放歌》中說:「回望自己走過的將近七十個春秋的人生來路,是閱讀讓我的生命豐滿,寫作使我的歲月充實,當命運與文學結緣後,被文字鏤刻過的日子雖然在經濟方面不富有,但自己的精神世界卻富麗堂皇。文學是我一輩子嚮往的殿堂,寫作是我一生的追求的夢想」。還有收錄在《點擊金秋》中《做一個讀書的人吧》等文章讓人百讀不厭。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懶得登高也就不會有望遠的機會,李彥良之所以能夠學有所得,寫有所成,與她不停息的學習進修和實踐有極大的關係。她之所以能夠在困難面前有堅韌自信,面對挑戰,正是由於一直沒有中斷的求學讀書和寫作習慣豐厚了她的學識涵養,滋潤了她的襟懷品質。

勤勉幫助了她的成功

同樣的生活,有的人經歷後能挖掘出閃光的金銀財寶,但在更多的人眼中許是平平淡淡的荒漠,這是由各人肯不肯下辛苦去努力去開掘去提純所決定的。而出成果必須有知識量的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肯下功夫努力才是第一位的。命運的光顧可能使一個人一夜暴富,成為億萬富翁,但不可能使哪一個天才一夜間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儘管如今的潛規則是誰有錢誰英雄,只要有錢就敢傲視群生,只要有條件爬高就敢踐踏文明,但守着傳統的活法,皓首窮經的古板學者也有其存活的土壤,也有閃光的機遇。李彥良做人做事認真,從來也不苟且,不敷衍,這與她勤勉的習慣有極大的關係。

李彥良一直在寫,不停地寫。為教學寫教案,給學生寫範文,給報紙寫評論,為社刊寫告示,給自己記流水,為朋友作代筆,撿拾新聞作報道,人物特寫,採訪腳本,總結髮言,詩歌散文,隨筆論文,童話故事,順口溜,需要什麼就寫什麼,她最看不起靠「文秘」寫文章的領導,即使是會議講話也要親自動筆。李彥良對知識的涉獵面很廣,書本教材,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民間傳說,街巷俚語,什麼都收集,並記載整理。勤勉地讀寫,已經成了她的習慣。退休前她是陽泉教育學院的副院長(副教授)。從不因為有官銜把業務假手於人,她身先士卒承擔着省級科研課題,一搞就是5年,組織了20多個年輕教師在陽泉市的兩縣四區的六所學校里來來回回地講課聽課評課,組織教師搞校本培訓,終結成果竟然主編出了一套(5本)可用於教師校本培訓的實用教材。她還分管着學校的學報、院報和函授以及校長培訓工作,給校長班學員做講座,講義全是自己親自寫的。作為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她所參與的視察和調查研究後的提案議案也是由自己執筆。李彥良作為一個被「平定女子文學社」和「陽泉評梅女子文學社」連續四度聘用的老「名譽社長」,女社社刊《紅鬃馬》上期期有她的文稿。

李彥良在《山溪淙淙》中這樣寫《退休後的我》:花甲老嫗晚霞里,正賞夕照映桑榆。手挽老伴享美景,天翁偏給出考題。天翁問我何時睡?「陳摶要與我對弈。楚河漢界風光好,先去游游再開棋」。天翁問我何時醉?「吾與無常剛舉杯。他日我還在豪飲,無常早已醉成泥」。

天翁問我何時休?「學用電腦才開始。手把鼠標走四方,孫兒甥女是老師」。

天翁勸我歇口氣,「日子瀟灑不覺累。知恩還報做些事,家中親情也給力」。 「白髮老嫗童心痴」!

天翁判我胡答對。儘管文案不對題,老伴卻夸是好詩。這首詩正是李彥良退休後勤勉生活的寫照。所以我認為是勤勉的讀寫習慣幫助了她的成功。勤勉讓她青春常在,思維不老。即使白髮蒼然,也不掉隊落伍。

[1]

作者簡介

王森運,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