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讀(圍爐夜話)有感(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圍爐夜話)有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讀(圍爐夜話)有感》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讀(圍爐夜話)有感

跋:王永彬,《圍爐夜話》作者。清乾隆時期學者。《圍爐夜話》系王永彬的書評或批語。簡潔明快,鞭辟入裡,至今讀來,依然有震聾發聵之感。以下,是本人讀《圍爐夜話》的一些粗淺感悟,與朋友們共商。

1、原文: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氣蓮池,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所悟:王永彬曰,如果世風日下,漸至奢淫,直到糜爛為止。一個人如果奢靡到一定程度,那麼覆滅就已經接近;一個國家如果奢靡到腐爛的程度,那麼離亡國已經不遠了。想隋煬帝「肉林酒池」,想古巴比倫人獸相交,皆為糜。豈有不亡之理。如此,必須有正人君子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割除奢靡,方能掃奢靡之風於爪哇,還乾坤一個晴朗。又曰,如果人心皆陷於污泥,則肯定不能自拔,必然亡死。此時,更需有講大節之偉大的人,重整世風,像日月之光,照亮乾坤,方能使世人走出沉淪,重獲新生。

2、原文: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行雲流水,日進而不已也。

所悟:王永彬說,有才者,必須懂得藏起鋒芒,如同一塊尚未提煉修飾的金玉。早晚,必有聞名天下的一日。又曰,學習不能間斷,就如同行雲流水,源遠流長,循序漸進,每天都要有進步,不能半途而廢之,才能有長進。

3、原文: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是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所悟:一個人讀書,不論天資聰與拙,只要能勤學好問,凡事多加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早晚就會有道理貫通之時。此時想起曾國藩幼年讀書,一篇文章多次背誦不下,使梁上君子不耐煩,跳下替他背誦,不可謂不愚。但曾文正公鍥而不捨,堅持學習,終成一代風流。又曰:人立身之命不看家境貧賤,只要忠厚老成,為人處世沒有蠅營狗苟之事,處事光明磊落,早晚就會成為人所仰慕之人。

4、原文: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所悟:天地蒼蒼,宇宙洪荒,永無窮期。但人的生命卻有盡數。過一天就會少一天。人的富貴皆有定數,但學習沒有定數,學一分就得一分。所以,富貴皆天定,學問靠自身。

5、原文: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所悟: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人不怕聰明,就怕誤用聰明,耍小聰明,耍心機,害別人。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一生笨拙,反而不會出錯。又曰:朋友可交,但不能亂。有人為了刷存在感,到處交友,躋身於許多圈子,但其實都不被別人接受,甚至會遭人詬病。不要以為,你認識名人,你就成為名人,其實,沒有實力,你啥也不是。於此,還不如自己多讀點書,充實自己,讓自己強大。

6、原文:氣性不平和,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所悟:假如一個人總是忿忿不平,總是抱怨社會,抱怨別人,那麼他的文章和做事都不會成功,也無可取之處。又曰:一個人如果說話總是詭辯,文過飾非,閃爍其詞,那麼這個人的心術和人品都值得懷疑,絕不可交。

7、原文:看書要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

所悟:一個人讀書,不能以書論書,死鑽牛角尖。這樣只能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必須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放眼世界,讀自己的書,想天下之事。又曰:做人,要堅定信念,站穩立場,修立命之根,養立命之本,方能成為一個人。如隨風逐流,人云亦云,胸無大志,不足以為人。

8、原文: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舒捲;觀山月,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皆文章也。

所悟:這是王永彬《圍爐夜話》里最為精彩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大自然是十分雄偉奇特的,只要細心感受,到處都蘊含着真諦妙道。觀賞紅霞,要領悟到它的明亮燦爛;觀賞白雲,要領悟到它的舒展多姿;觀賞山嶽,要領悟到它的靈秀雄偉;觀賞江海,要領悟它的浩瀚博廣。所以,只要用心體察,天地之間到處都是好景致,到處都是好文章。比如,看到翠竹,可以學習它的虛心;看到菊花,可以學習它的氣節;看到松柏,可以學習它的堅韌;看到芝蘭,可以學習它的幽靜。我們都面臨過這樣美好的景色,但是,能否常常景隨情遷,情由景移呢?只有聰明的人才會悟出大自然的奧妙。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體會平凡中的真諦,悟出生活的本真,活出生命的色彩。

9、原文: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所悟:只有把讀書作為一種事業的人,才能領略讀書的樂趣。只有常懷善良之心的人,才不必自封為善的虛名。前句話說的是讀書之樂,之趣,之美;下半句說得是善良是一個人之本,心中常有慈悲之懷,常做善事,就不去追求善人的名頭。

10、原文: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業勝於我,某人學問勝於我,則可以自慚矣。

所悟:人生在世比什麼?如果總把自己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總把自己和命運不及自己的人相比,就會感到沾沾自喜,自我滿足,甚至鄙夷別人。但是,一個人如果常常想我在德行上還不如某人,在學問上還不及某人,就會感到自己的慚愧和不足。就是說,一個人活在世上,比的不是窮富,誇得不是錢財,炫得不是榮華,而是應該比德行和學問。比學問,比做人,比品行,才能使人感到自慚形穢,才能努力向德行學問高大的人學習。

11、原文: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

所悟:一個人再窮,也不能斷了讀書的念頭。一家人再窮,也不能少了讀書的孩子。忽然想起我們的家訓,「貧不賣書留子讀,幽欄栽竹與人看」。「養豬十頭,不如讀書一人」。知識,能改變命運。不僅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可見讀書之重要。腹有詩書氣自華。此種例子舉不勝舉。又曰:一個人富貴豪華了,切不可忘記種地、耕耘之苦。常常想李紳的《憫農》,常常想往上三輩人的稼穡之苦,之辛,之艱,就不會忘本。

12、原文:一室閒居,必常懷振卓之心,才有生氣,同人聚處,需多說直切之話,方見古風。

所悟:人雖悠閒,但必須常常懷有振奮之心,方才使滿室充滿生氣。又曰:和大家相聚,必須要多說直爽之話。切不可隨聲附和,阿諛奉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要真心待人,真話對人,方才顯古樸之風。

13、原文:有生資,不假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行跡終可疑也。

所悟:一個人,雖然有天資,但不加學習,不努力,氣質終究不能升華,秉性終難改變。又曰:一個人,只在大行為上面留心謹慎,卻不拘小節,到底讓人對他的言行不能信任。讓我想起細節決定成敗的箴言。細節不細,最終能毀掉大節,毀掉前程。

14、原文:清貧乃讀書人順境,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所悟:讀書人不要畏懼清貧,殊不知清貧正是讀書的好境遇。如果富貴榮華,香車美女,哪還有讀書的時間和心思?又曰:種田的人,不必渴望豐收,節儉其實就是豐收。豈不聞,成於節儉敗於奢的道理嗎?

2021年1月17日[1]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