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資治通鑑·周紀·豫讓復仇

《資治通鑑·周紀·豫讓復仇》講的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豫讓復仇的故事。

目錄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三家①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②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慾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乃舍之。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豫讓曰:「不可!既已委質③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作品注釋

①三家:指原來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共同出兵消滅了智氏,周天子只好承認三家的諸侯地位。自此,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戰國時代。

②漆:名詞作動詞,用油塗到物體上。

③委質:臣服、歸附。

譯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韓、趙、魏三家分了智氏的田地。趙襄子還把智伯的頭顱油漆後,當做自己的飲酒器具。智瑤的臣子豫讓打算為主公報仇,就假扮為受過刑罰做苦工的人,暗藏匕首,進入了趙襄子宮中的茅房裡面打掃衛生。趙襄子在上茅房的時候,心裡忽然感到一陣不安,就下令搜查,把豫讓逮住了。趙襄子周圍的人都想殺掉豫讓,而趙襄子卻說:「智瑤死了沒有什麼後人,這個人卻想為他報仇,是一條真正的漢子!我以後小心戒備就可以了。」然後把豫讓給釋放了。豫讓又把自己的全身塗成黑色,好像得了癩病一樣,還吞下火炭使聲音變得嘶啞,在集市上乞討度日,就連他的妻子也沒有認出他來。豫讓走到一位朋友面前,朋友認出他以後大吃一驚,流着淚對他說:「以你的才能,在趙襄子手下做臣刺客豫讓子,必然會得到機會接近他。

到時候你想做什麼,還不是易如反掌?怎麼能自殘形體以至於此呢?用這種方式來報仇,不是太難了嗎?」豫讓說:「不可以!如果已經委身做他的臣子,而又找機會去殺掉他,這是對他懷有二心。我也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難以實現,但是我之所以堅持這麼做,是要後世那些為人臣子而心懷不忠的人感到羞愧!」有一次,趙襄子出宮,豫讓就埋伏在他必經的橋下。趙襄子走到橋邊,所騎的馬忽然受驚,就下令搜索,逮住了意圖行刺的豫讓,然後殺了他。

作品評析

俠客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一類人,特別是在戰亂紛飛的時候,俠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豫讓為了報仇刺殺趙襄子,聶政刺死了俠累,這些人都是俠義、豪爽、重信用的人。和秦朝的荊軻、唐朝的紅線、聶隱娘等人一樣,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恩人或主人不畏生死、慷慨赴難的俠義之士。就像李白寫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樣的人活着就是供後人敬仰的。 [1]

作品出處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資治通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2]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落水兒童,傳為佳話。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