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鐵橋先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贈張鐵橋先生》 |
作品名稱: 《贈張鐵橋先生》 創作年代: 清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獻廷 |
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現了知識份子的氣概。以當時知識份子不敢踏出書房一步為恥,以為今之學者率知古而不知今,縱使博極羣書,亦只算半個學者。其中尤為厭惡知識份子唯利是圖,認為人即是上天的具體化,可以為天主持公道,將天的好生之德廣被人間。而人生於氣運流行中,當人與氣運搏鬥,個人家庭是可以棄而不顧的,因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場而言。
詩詞正文
“ | <我生燕山下,君住羅浮巔。相去萬餘里,蒼茫隔風煙。
我年三十君七十,南溟絕塞誰通連?金閶忽相遇,會合非徒然。 龐眉拄杖指天外,招我把臂談重玄。我向空山抱幽獨,三元厄運遭百六。 耳聞滄海變桑田,長安夜聽銅駝哭。南來蹤跡訪遺民,幸遇先生成信宿。 先生腰下雙青鋒,閃爍跳躍如飛龍。自謂十年不曾試,宵光夜冷青芙蓉。 延津神物有時合,為我一舞開心胸。君言當年不如願,未必他年嘗健飯。 留掛丹房鎮鬼魅,跨鶴吹笙從此變。先生畫馬非凡馬,筆走房星自天下。 世間騏驥總虛名,王良只向丹青寫。寫馬君所易,寫人君所難。 清高深穩在閒橛,弩駘蹩躠充衣冠。畫馬不畫人,畫鳥惟畫鷹。 宇內神俊姿,妙手恣飛騰。君自粵東來,探奇幾千里。 俊物與名山,收貯奚囊里。囊中五嶽空嶙峋,忽逢佳士為寫真。 婁東顧子稱同調,虎頭龍性誰能馴?與君相對兩無語,雙眉不點人間塵。 肯染春風舊花鳥,位置精神向三島。我生不識顧雲臣,依稀錯認丹霞老。 典型落落如晨星,萬事悲涼付秋草。別君流離遷向越,眼底旌旗互明滅。 奪我金庭第九天,翻飛只憶南華蝶。西湖重遇又經春,笈里煙霞別有神。 還期遍走齊州地,同作天台採藥人。 > |
” |
— <《贈張鐵橋先生》>,<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劉獻廷[2](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學家。字君賢,一字繼莊,別號廣陽子。祖籍江蘇吳縣,父官太醫,遂家居順天府大興(今北京市)。 劉獻廷喜研究佛經,讀《華嚴經》,參入梵語、拉丁語、蒙古語而體會到四聲之變,嘗作《新韻譜》,稱聲母為「韻母」,稱韻母為「韻父」。劉獻廷善於接受新思想新學說,具有強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者為「廣陽學派」。
劉獻廷主張做學問要經世致用、利濟天下後世,並注重實地考察,對曆法、數學、音韻等都有貢獻,在地理方面尤大。據《廣陽雜記》記載,他對古今氣候變遷、各地物候的異同、河流侵蝕作用,地理位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等,都有獨到見解;認為地理書籍按照固定項目只講"人事"是不夠的,還必須闡述"天地之故",即要探討自然規律,為如何研究地理學指出了方向。[3]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離京返吳。次年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茹儀鳳(字紫廷)延之署中過年。翌年正月十八日,開始游南嶽,此游得識王夫之,並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獻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東濱)。冬至日到湖南,於此寫下許多有關當地風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離此東歸。經過漢陽時受到漢陽令張壽民的款待,但張氏絕口不提復興事,獻廷暗自慨嘆。之後他又自漢陽東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鄉。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獻廷重遊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歿,與妻張氏合葬於吳江墓山。
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