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唐代文學家李翱贈與藥山惟儼禪師的組詩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是唐代文學家李翱贈與藥山惟儼禪師的組詩。這兩首詩表現了藥山惟儼禪師悟道之精妙與風骨之清傲,表達了作者對其深厚的佛學修養的讚賞和欽佩之情。

李翱是中唐時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哲學家,當時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藥山惟儼禪師駐錫的藥山道場,正是他的治下。

​李翱早就景仰藥山禪師的嘉聲,以太守之尊屢請不至,於是就屈駕親自拜山。哪知到了藥山,唯儼禪師執經在手誦讀,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訴惟儼禪師說,太守大人來看他了,但惟儼禪師還是不顧。李翱性急,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啊。"拂袖而出。這時惟儼禪師回過頭來說:"太守何得貴耳賤目?"意謂:相信耳朵的虛聞還是相信眼睛的實見呢?這句極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謝過,並請教大道。當他問"如何是道"時,惟儼禪師一言不發,卻用手上下一指問:"會麼?"李翱茫然不懂,惟儼禪師才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畢竟不凡,當下"欣然",於是就題此詩贈惟儼禪師。[1]

基本信息

作者;李翱

作品名稱;《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2]

作品別名;《贈藥山高僧惟儼》《再贈藥山高僧惟儼》

創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⑴[3] 【其一】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作品注釋

⑴原題下有小字注:時刺朗州。

⑵青霄:一本作"青天"。

作品鑑賞

士與僧的交往,為禪林平添了不少風流。此詩記述了詩人向一代高僧問禪訪道的逸事。此詩的詩眼在於"無餘說"與"嘯一聲"。大道無言,故無餘說,既無餘說,便於月下長嘯,讓一個人的身、心、聲與大自然的峰、雲、月完全融合為一體。詩中的"雲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絕句,引發了不少後世學人與禪子的褒讚。極有氣勢的當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雲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膽向人傾。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好一句"黃金自有黃金價",其豪情干天,可謂深得禪趣。

披雲月下,崇岡長嘯,一直是前人悟證天地至理而無法言說時所鍾愛的一種抒懷方式。無論禪者還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曉天人合一之大道,並從中得到法悅。元人葉頤有首詩便深具禪韻。詩中有小記,雲:"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頂,高吟朗詠,豁然長嘯,興盡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聞清嘯,驚醒塵夢者數十家。予因賦詩以紀其事雲。

"下面便是其詩:"藜杖策風輕,芒鞋步月明。鶴翻青徑影,猿度翠岩聲。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岡髮長嘯,塵世夢驚醒。"無獨有偶,不僅東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覺者也深諳其中醍醐灌頂之妙。美國禪宗詩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東方禪趣,他的一首《面對群山》用現代詩句詮釋了他對中國古代高僧們的禪趣的嚮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邊。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頭伸進水裡,一直探到水池的深處;接着把雙手全部沒入水中。他把一隻腳伸進池子。他扔石子兒進池。他雙手在水面拍擊。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對急流、群山,雙手上舉,狂嘯三聲。"如此筒筆白描卻如此細膩入神,真可謂三昧之作。

作者簡介

李翱(772~836),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一說趙郡人。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進士,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卒諡文。哲學上受佛教影響頗深。所著《復性書》,糅合儒、佛兩家思想,認為人性天生為善,"情由性而生",則有善有不善,"情既昏、性斯匿矣",提出以"正思"之法,消滅邪惡之"情",以達到"復性"而成為"聖人"。曾從韓愈學古文,是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曾闡釋韓愈關於"道"的觀念,強調文以明道。所著《來南錄》,為傳世很早的日記體文章,文風平易。有《李文公集》等。

視頻

南懷瑾 :李翱參訪藥山禪師公案!

參考資料

  1. 明賢法師:藥山惟儼禪師與太守李翱 中國網 ,發布時間; 2015年05月22日15:23
  2.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古詩文網
  3. 《贈藥山高僧惟儼》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