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赤鱬(中國上古神獸)

赤鱬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於先秦。

  • 中文名:赤鱬
  • 讀 音:chìrú
  • 別 名:儒艮,鰻,締魚
  • 國 籍:中國古代
  • 出 處:《山海經
  • 族 種 :神獸

目錄

歷史起源

赤:空淨無物;蠕:通「需」,柔軟。赤鱬屬人魚類,古代神話傳說中異

魚名,最早見之於先秦《山海經·南山經》: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1]

吳任臣引劉會孟說:磁州亦有孩兒魚,四足長尾,聲如嬰兒啼,其豪膏燃之不滅。據劉說乃締魚也。人魚也叫鯢魚,據《廣志》記載,鯢魚聲如小兒啼,四足。而赤蠕則人面魚身,叫聲如鴛鴦。據說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說可以不得疥瘡。 [2]

外貌形象

郭璞《圖贊》:「赤鱬之物(一作狀),魚身人頭。」赤鱬圖多有兩種形狀:一是人面魚身;二是魚形,但非人面。赤鱬為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魚,音如鴛鴦。

赤鱬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現實參比

據考證,赤鱬學名『『深海鮭魚』』,在日本海曾發現類似赤鱬的海魚標本。

參考文獻

  1. [ 張建,張中一著.山海經圖校與破譯:作家出版社,2003.11:第10頁]
  2. [馬昌儀著.古本山海經圖說 上卷 增訂珍藏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