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汀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汀陽

趙汀陽(1961年生, 廣東 汕頭人)   

現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兼任: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北京講座教授;   清華大學倫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員;   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客座研究員;   浙江大學哲學...

基本內容

(1961年生, 廣東 汕頭人)

現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兼任: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北京講座教授;


清華大學倫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員;

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客座研究員;

浙江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河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歐盟國際跨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項目主任;

聯合國教科文「哲學日」中國項目主持。

* 個人著作

《美學和未來的美學》199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哲學的危機》199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論可能生活》,1994;1995,三聯書店;

2004;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個或所有問題》,1998,江西教育出版社。

《人之常情》,(論文選集)1998,遼寧人民出版社。

《22個方案》,(論文選集)1997,遼寧大學出版社。

《思想功夫》,1995;1996;1998,廣東教育出版社、香港三聯。

《直觀》,(論文選集)2000,福建教育出版社。

《腦袋,書本及其他》,(哲學文集)2000,百花出版社。

《趙汀陽自選集》,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長話短說》,2001,人民出版社,

《沒有世界觀的世界》(論文選集)2003,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觀念圖志》, 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天下體系》,2005,江蘇教育出版社,

* 合作著作

《學問中國》,1997,江西教育出版社。

《現代性與中國》,2000,廣東教育出版社

* 部分中文論文

道德金規則的最佳可能方案,《中國社會科學》2005/3

預付人權理論,《中國社會科學》2006/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4)

儒家政治的倫理學轉向《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7/4

民主的最小傷害原則和最大兼容原則,《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3

救災與中國價值的普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4

語言和語言之外,《哲學研究》19873。

美學的轉向,《哲學研究》198812。

本體論的困難,《哲學研究》19904。

對Can-be的批評,《哲學研究》19913。

正名分析,《哲學研究》19927。

哲學的元性質,《哲學研究》19936。

無立場的倫理分析,《哲學研究》19955。

有償人權和做人主義,《哲學研究》19969。

不純粹的現象學,《哲學研究》19996。

我們和你們,《哲學研究》2000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03)

知識,命運和幸福,《哲學研究》20018。

文化認同,《哲學研究》,2003/7。(《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35)

一套新的《西方哲學史》與它對西方哲學的理解,《哲學研究》,2006/6

反政治的政治,《哲學研究》2007/12

民主的最小傷害原則和最大兼容原則,《哲學研究》2008-6

新概念本體論,《社會科學戰線》,19924。

《老子》的解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36。

哲學怎樣才有用,《社會科學戰線》19951(《新華文摘》轉載,19956)

哲學操作,《社會科學戰線》19961。

一個或所有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71。

哲學的感覺,《社會科學戰線》19986。(《新華文摘》轉載,19994)

帝國與天下體系,《世界哲學》,20035。(《中國學者看世界》轉載,香港和平圖書,2006)

關於自由的存在論觀點,《世界哲學》,20046

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55

再論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63

倫理學不是倫理,《讀書》1997,4。

知識論之後,《讀書》1999,8。

解凍哲學,《讀書》2000,12。

心事哲學(1),《讀書》2001,3。

心事哲學(2),《讀書》2001,4。

維特根斯坦式的「現象學還原」,《北京社會科學》,1990,1。

胡塞爾的意識結構,《文史哲》,1987,3。

康德美學的實質,《學術月刊》,1986,10。

哲學未來形勢,《哲學動態》,1989,7。

理解20世紀的精神財富,《國際經濟評論》,1998,3-4。

美學只是一種手法,《人文雜誌》1996,2。

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傳統,《開放時代》,2001,3。

關於後現代的一種表述,《跨文化對話》,2000,6。

歐亞概念分析,《跨文化對話》,2004,11

理解與接受,《跨文化對話》,2002,9

哲學原旨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1

世界制度的哲學分析,《年度學術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第一哲學的理由和困難,《年度學術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歷史知識如何從地方的到普遍的?《新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歷史語法,《書評周刊》,1999,3。(《新華文摘》轉載,1999,7)

思想的原創問題,《學術月刊》,2000,1。(《新華文摘》轉載,2000,7)

博弈問題的哲學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3

國學之爭(新京報評論),《新華文摘》2005,17

再論自由的困境,《學術月刊》,2006,3

美國夢,歐洲夢和中國夢,《跨文化對話》,2006,總18

哲學的政治學轉向,《吉林大學學報》,2006,2

和諧問題的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9

初始狀態的博弈問題,《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儒家的一個未決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改變觀看的方式,《讀書》,2007,2

城邦,民眾和廣場,《世界哲學》,2007,2。

衝突與合作的博弈哲學,《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6.

荀子的初始狀態理論,《社會科學戰線》2007,5.

法家法治與社會信任,《學習與探索》,2007,6

預付人權理論,《人權》,2008,2

精神政治的四大發明,《社會科學論壇》,2008-7。

天下體系的一個簡要表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10

* 部分外文論文

1.Pour un Syntext, No. 41-42, France.2000. 法國,

2.The Times of Reculturing, No. 45-46.France.2001. 法國,

3.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les Assises de la connaissance reciproque》,France, 2003。法國,

4. Reciprocidad Alteralidad, in En el Camino: Cultura y Patrimonio, ed. by De Rote, Espania, 2002. 西班牙,

5.Is it possible if a new encyclopedia is needed?《les Assises de la connaissance reciproque》,France, 2003。法國,

6.On the Best Possible Golden Rule, winter 2005,(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7.Rethinking Empire from a Chinese Concept All-under-heaven, Social Identities, Vol.12, Jan.2006. UK. 英國

8. Credit Human Righ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2007,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9. The Self and the Othe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08-6北京

10. UNESCO World report-Chinese viewpoint (2008)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

11.A Political of World. Diogenes, 221-Jan-2008,UNESCO,聯合國

12.An All-under-heaven theory. China Security, Vol.4,No 2,Spring 2008, USA, 美國

13. 天下之治,《思想史研究》第8號,2008-6,日本

14.Tutto-sotto-il-cielo:cosi i cinesi vedono il mondo, Limes,2008-4,Italy,意大利

15.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All-under-heaven,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1, 北京,商務,2008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