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距離之美(臨清流)

距離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距離之美》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距離之美

昨日去游何園,發覺已是煥然一新之貌,感嘆這樣的美好,卻發覺以前沒有見過的瓷器展覽,名曰「家珍拾貝」,裡面的器物我一件件看過去,發覺了距離之妙。

那些東西或殘缺或陳舊,或頹敗無華,放到你面前,你可能根本不當回事,可是當他們被尊貴地陳列到櫥窗里,你觸摸不得,只能用視線瀏覽,這樣的隔離,讓人無形中對他們有了某種不容褻瀆的尊重感。

我為這樣的感受而驚奇,仔細想來,發覺這一切都是距離的奇妙。——它是客觀的距離,可又是精神的距離;當你被客觀隔絕的時候,你的精神也被隔離開來。因為有玻璃的存在,似有一雙無形的推你後退的手,提醒着你:你不能靠近,不能褻瀆,不能擁有,這沉默的阻隔,讓你在心理上不得不抱有一種無形的尊重。於此,我想到當年的皇宮大殿,凡人要見皇帝,需要走很長很長的台階,走得你心尖惶恐,走得你心中越來越沒底,皇帝豈是這麼容易見的嗎?中國人的聰慧,就在於懂得用客觀去收服主觀——長的是路,可不僅僅是路,這創設的距離只為讓你的心中湧起敬畏和莊重來……

讓人抱有尊重,或許這還不是距離唯一的妙處,更重要的是,我還發覺,這適度距離可以讓一個人更客觀地懂得事物的本質。

它端莊地立在那裡,在玻璃的保護和隔絕下,模糊了時間的界限,模糊了被歲月侵蝕的傷痕,你只看到它本來擁有的模樣:挺拔,纖潔,鮮艷,俊秀!她本來就是這個模樣啊。若是靠的太近,隨意把玩,你可能只會注意到它被歲月侵蝕後的某些細節,某些缺陷,而忽略了她的整體之美;若是靠得太遠,卻又霧裡看花,看不真切,只能在虛幻中遐想!而這恰當的距離恰如調整焦距後的最佳角度,正好展示出了它的所有,它的整體,卻又不拘泥,不放大,不脫離實際?

因了這距離,你看到亭亭玉立的它帶着別具風塵的美,在時間的淘洗里綻放着光華:你讀到的就不只是色彩外形,還有年代,歷史以及情感,他們不只是物,還是凝結了和主人和時間之間最深切的淵源——這些淵源,外人不可靠近,不可觸及,只能欣賞,只能玩味,只能嘆服……這,是對物的尊重,也是對時間的尊重,有誰能夠歷它們之久而不去的呢?

我想,看待一物,一人,最高境界的看,是對他的整體,風骨以及氣質的把握,只有這樣的把握,才是真正的讀。所以,適度的距離不是隔絕,而是接近,接近本質,接近只如初見的美!

其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懂得一個人,或被人懂得,倒不需要那些熟悉到無孔不入的親密,保留各自的生活空間,才能保證最初心動的美不給煙火生活給堵塞。一如,當我們沒有太親密地走近一個人時,我們能讀出他們的氣質,他們的別致;倒是朝夕與共後,發覺那些最初的美反而被庸常所遮蓋了!

一直記得一哲人形容夫妻之間:我們可以共進午餐,但一定有各自的房間!

我想,的確,太近的距離,有時只是對感情的殺戮。

距離,是對感情的保障;而有時,還是對自我的保護。

我想到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蓮。有些東西看似和我們一樣生活着存在着,可是卻決不是等同那些庸俗的存在,更不可以容許庸俗的褻瀆。為了拒絕被庸俗玩弄,所以還是用距離與之隔決的好。

因為,一樣存在着的,卻不代表是一樣的境界和層次,你懂得嗎?如果不懂,就只有與你遠離。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很多的庸俗不堪,如果無法相融,就只能保持距離。

你是你,我是我,雖然生活的同片天空下,我們卻隔着心靈的千萬層玻璃。也許,因為玻璃是通明的,你於是以為我們是一個時空里的動物,還是讓我緘口不語,讓你感知到玻璃存在吧。

然後,你會知道我們不在一個時空,不在一個境界,你是你,我是我,你不走進你的世界,你也抵達不了我的地界,你尊重也好,不屑也好,你都只是我玻璃外的存在。

距離,只是提醒我們,原本就是兩個世界,這是對美感的保存,也是對尊嚴的保護。

原來,人心理上的感受並不是孤立的,和客觀上的設置大有關係!這種關係就如,精神和肉體永遠相依,不可分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