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客(寓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客,時: 或一日的黃昏。 地: 或一處。 人: 老翁約七十歲, 白鬚髮,黑長袍。 女孩約十歲, 紫發,烏眼珠,

原文

  時:

  或一日的黃昏。

  地:

  或一處。

  人:

  老翁——約七十歲, 白鬚髮,黑長袍。

  女孩——約十歲, 紫發,烏眼珠, 白地黑方格長 衫。

  過客——約三四十歲,狀態困頓倔強。眼光陰沉, 黑須,亂髮,黑色短衣褲皆破碎,赤足著破鞋, 脅下掛一個口袋, 支着等身的竹 杖。

  東,是幾株雜樹和瓦礫;西,是荒涼破敗的叢葬;其間有一條似路非路的痕跡。一間小土屋向這痕跡開着一扇門; 門側有一段枯樹根。

  (女孩正要將坐在樹根上的老翁攙起。)

  翁——孩子。餵, 孩子! 怎麼不動了呢?

  孩——(向東望着,)有誰走來了,看一看罷。

  翁——不用看他。扶我進去罷。太陽要下去了。

  孩——我, ——看一看。

  翁——唉, 你這孩子! 天天看見天, 看見土, 看見風,還不夠好看麼?什麼也不比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誰。太陽下去時候出現的東西,不會給你什麼好處的。 ……還是進去罷。

  孩——可是, 已經近來了。阿阿,是一個乞丐。

  翁——乞丐?不見得罷。

  (過客從東面的雜樹間蹌踉走出,暫時躊躕之後,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 你晚上好?

  翁——阿,好! 托福。你好?

  客——老丈, 我實在冒昧, 我想在你那裡討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極了。這地方又沒有一個池塘,一個水窪。

  翁——唔, 可以可以。你請坐罷。(向女孩)孩子,你拿水來, 杯子要洗乾淨。

  (女孩默默地走進土屋去。)

  翁——客官,你請坐。你是怎麼稱呼的。

  客——稱呼?——我不知道。從我還能記得的時候起,我就只一個人。我不知道我本來叫什麼。我一路走,有時人們也隨便稱呼我,各式各樣地,我也記不清楚了,況且相同的稱呼也沒有聽到過第二回。

  翁——阿阿。那麼,你是從那裡來的呢?

  客——(略略遲疑,)我不知道。 從我還能記得的時候起, 我就在這麼走。

  翁——對了。那麼,我可以問你到那裡去麼?

  客——自然可以。——但是, 我不知道。從我還能記得的時候起,我就在這麼走,要走到一個地方去,這地方就在前面。我單記得走了許多路,現在來到這裡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邊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一個木杯來,遞去。)

  客——(接杯,)多謝, 姑娘。 (將水兩口喝盡,還杯,)多謝,姑娘。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應該怎樣感激!

  翁——不要這麼感激。這於你是沒有好處的。

  客——是的,這於我沒有好處。可是我現在很恢復了些力氣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約是久住在這裡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麼一個所在麼?

  翁——前面?前面,是墳。

  客——(詫異地,)墳?

  孩——不,不,不的。那裡有許多許多野百合,野薔薇, 我常常去玩,去看他們的。

  客——(西顧,仿佛微笑,)不錯。那些地方有許多許多野百合,野薔薇,我也常常去玩過,去看過的。但是,那是墳。(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墳地之後呢?

  翁——走完之後?那我可不知道。我沒有走過。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

  翁——我單知道南邊;北邊;東邊,你的來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許倒是於你們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據我看來,你已經這麼勞頓了,還不如迴轉去, 因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驚起,)那不行! 我只得走。回到那裡去,就沒一處沒有名目,沒一處沒有地主,沒一處沒有驅逐和牢籠,沒一處沒有皮面的笑容,沒一處沒有眶外的眼淚。我憎惡他們,我不迴轉去!

  翁——那也不然。你也會遇見心底的眼淚,為你的悲 哀。

  客——不。我不願看見他們心底的眼淚,不要他們為我的悲哀!

  翁——那麼,你,(搖頭,)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況且還有聲音常在前面催促我, 叫喚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腳早經走破了, 有許多傷, 流了許多血。 (舉起一足給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夠了; 我要喝些血。但血在那裡呢?可是我也不願意喝無論誰的血。我只得喝些水,來補充我的血。一路上總有水,我倒也並不感到什麼不足。只是我的力氣太稀薄了,血裡面太多了水的緣故罷。今天連一個小水窪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緣故罷。

  翁——那也未必。太陽下去了,我想,還不如休息一會的好罷,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聲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聲音麼?

  翁——是的。他似乎曾經也叫過我。客——那也就是現在叫我的聲音麼?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過幾聲, 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記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驚,傾聽着,)不行! 我還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可恨我的腳早經走破了。(準備走路。)

  孩——給你! (遞給一片布,)裹上你的傷去。

  客——多謝,(接取,)姑娘。這真是……。這真是極少有的好意。這能使我可以走更多的路。(就斷磚坐下,要將布纏在踝上,)但是,不行! (竭力站起,)姑娘,還了你罷,還是裹不下。況且這太多的好意,我沒法感激。

  翁——你不要這麼感激,這於你沒有好處。

  客——是的,這於我沒有什麼好處。但在我,這布施是最上的東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這樣的。

  翁——你不要當真就是。

  客——是的。但是我不能。我怕我會這樣:倘使我得到了誰的布施, 我就要像兀鷹看見死屍一樣, 在四近徘徊,祝願她滅亡,給我親自看見;或者咒詛她以外的一切全都滅亡,連我自己, 因為我就應該得到咒詛。但是我還沒有這樣的力量; 即使有這力量,我也不願意她有這樣的境遇, 因為她們大概總不願意有這樣的境遇。我想,這最穩當。(向女孩,)姑娘,你這布片太好,可是太小一點了,還了你罷。

  孩——(驚懼,退後,)我不要了!你帶走!客——(似笑,)哦哦, ……因為我拿過了?

  孩——(點頭,指口袋,)你裝在那裡,去玩玩。

  客——(頹唐地退後,)但這背在身上, 怎麼走呢?…

  翁——你息不下,也就背不動。——休息一會,就沒有什麼了。

  客——對咧, 休息……。(默想,但忽然驚醒,傾聽) 不,我不能! 我還是走好。

  翁——你總不願意休息麼?

  客——我願意休息。

  翁——那麼,你就休息一會罷。

  客——但是,我不能……。

  翁——你總還是覺得走好麼?

  客——是的。還是走好。

  翁——那麼,你也還是走好罷。

  客——(將腰一伸,)好,我告別了。我很感謝你們。 (向着女孩,)姑娘,這還你,請你收回去。

  (女孩驚懼,斂手,要躲進土屋裡去。)

  翁——你帶去罷,要是太重了,可以隨時拋在墳地裡面的。

  孩——(走向前,)阿阿,那不行!

  客——阿阿,那不行的。

  翁——那麼,你掛在野百合、野薔薇上就是了。

  孩——(拍手,)哈哈! 好!

  客——哦哦……。(極暫時中,沉默。)

  翁——那麼, 再見了。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進去罷。你看,太陽早已下去了。(轉身向門。)

  客——多謝你們。祝你們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驚,)然而我不能! 我只得走。我還是走好罷……。(即刻昂了頭,奮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進土屋,隨即闔了門。過客向野地里蹌踉地 闖進去,夜色跟在他後面。)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

  ——《魯迅全集·野草》

賞析

《過客》是一個寓言劇,它以深廣的寓意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一代又一代讀者。

作品中有三個形象:過客、老翁和小女孩。其中主要形象是過客。一個經過長途跋涉,顯得困頓倔強的過客,在黃昏的時候,沿着『似路非路』的小道,來到一個陌生的小土屋前,向屋主人老翁討水喝。接着便是他與老翁和小女孩的對話。他不聽老翁的勸阻,又謝絕天真爛漫的小女孩的饋贈,忍着傷痛和飢餓,響應前面召喚他的聲音, 昂起頭,獨自蹌踉地奮然向西走去。至此,一個孤獨、悲憤的過客形象便凸現在讀者面前。

這則寓言劇當然寄寓了作者當年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後「荷戟獨彷徨」的心境,留下了作者特定的戰鬥身影。但是,作品的更深刻的寓意在於它通過過客形象表現了一種自強不息的韌的探索精神。

這種韌的探索精神首先表現在他那堅定的信念,即:在前面聲音(理想的象徵)的召喚下,在瓦礫遍地,荊棘叢生的「似路非路」的荒涼地方找出一條通往前邊的路來。實際上,這是一種探險,需要一種大無畏的氣魄。過客正是這樣,不為老翁所說的前面是墳的話所嚇倒,他相信,在墳的那邊還有前面。「我只得走,……我不迴轉去!」正可謂「義無反顧」了。

這種韌的探索精神還表現在他為實現自己的信念而甘於吃苦。長途跋涉已使過客衣衫破爛,又飢又渴,傷痕累累,幾乎到了要倒下的境地。然而他不聽老翁要他停下休息或迴轉去的勸阻,也不要小姑娘送給他裹傷口的布片,他只喝了一杯水來補充血液,依然拄着等身的拐杖前行了。這正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品質。

作為探索者的韌性還應該有一種忍受孤獨,耐住寂寞的品質。因為探索者往往是思想超前,行動超前的人。因此,他之不為人理解並由此產生的孤獨與寂寞是必然的。過客正是這樣一位暫時不為人理解的孤獨者。飽經風霜的老翁似乎看透一切:不要走下去了,前面是墳!不如停下或迴轉去。小女孩雖然同情過客,但同情並不等於理解。她把前途看得過於光明。在過客看來,探索的路是艱險的,墳是客觀存在的,重要的是從墳上跨過去,因此,必須忍受孤獨、耐住寂寞。這是這則寓言劇的又一啟示意義。

這則寓言採用詩劇的形式,將詩、劇、寓言三者巧妙結合,在中國寓言史上是一個獨創。其最突出的藝術特徵是象徵手法的運用。過客象徵堅韌孤獨的先覺者,老翁象徵麻木落伍的老朽,女孩象徵未來;墳地象徵不測危險的前途,野花象徵着一線希望,叫喚的聲音象徵朦朧的理想。這使得整個詩劇不僅人物形象性格鮮明,而且具有上述深廣的寓意。這種手法在中國寓言史上也是別具一格的,它是魯迅的獨創。

其次, 含蓄、 深沉的對話使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悲憤的格 調。

《過客》深刻的寓意和獨特的藝術成就使得它曾多次在紀念魯迅先生的活動中搬上舞台, 它自問世以後一直作為名篇為廣大讀者所激賞。[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