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悠悠相思我與誰彈(石評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這悠悠相思我與誰彈
酒盡燭殘長夜已將完
我咽淚無語望着狼籍杯盤
再相會如這披肝瀝膽知何年
只恐怕這是最後的盤桓
只恐怕這是最後的盤桓
冰天雪地中你知人生行路難
不要留戀不要哀嘆不要淚潸潸
前途崎嶇願你強加餐
前途崎嶇願你強加餐
誰知道天付給你的命運是平坦艱險
晨光下脫下你血淚的長衫
揮劍斬斷了煩惱的愛戀
揮劍斬斷了煩惱的愛戀
你去吧乘着晨星寥落霜雪淒漫
幾次我從淚簾偷看你憔悴的容顏
多少話要說千緒萬端
多少話要說千緒萬端
你如有囑咐叮嚀告我勿再遲緩
汽笛聲中天南地北海濱隔重山
這悠悠相思我與誰談? [1]
作者簡介
石評梅(1902——1928),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2]
石評梅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是我國近現代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動家,代表作有《墓畔哀歌》《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等。石評梅曾主創《京報》副刊——《婦女周刊》,有着「北京著名女詩人」之稱,她在詩歌、散文、遊記、小說等方面都頗有成就。石評梅與高君宇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1928年,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病離世,與摯愛高君宇同葬陶然亭。[3]
1902年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晨報副刊》連載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1924年與摯友陸晶清編輯《京報副刊.婦女周刊》,1926年,繼續與陸晶清合編《世界日報副刊.薔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在她去世後,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4]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評梅與體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組成"女高師第二組國內旅行團"南下旅遊,她們沿京漢鐵路,經保定、武漢、南京、上海,從青島、濟南返回北京。返校後,石評梅寫了一篇五萬餘字的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連載於《晨報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1923年,石評梅完成學業,接受師大附中聘請擔任女子部學級主任和體育教員、國文教員,後來還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師大等校兼任教員和講師。擔任北京師大附中女子部主任後,在管理上她採取理智指導、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學生心悅誠服接受規則約束。
1924年高君宇因張國燾被捕叛變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通緝。他從在京住所臘庫胡同十六號化裝脫險,在狂風暴雨的夜晚到石評梅住處告別。
1924年石評梅和陸晶清合編《京報》副刊的《婦女周刊》時,得到魯迅的關懷和支持。
1924年11月,石評梅與陸晶清等編輯出刊了《京報》副刊--《婦女周刊》。她以犀利的筆觸,揭露抨擊社會的黑暗勢力,激勵人民革命鬥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