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裡,美麗而又沉重——登劉公島有感(江春海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這裡,美麗而又沉重——登劉公島有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這裡,美麗而又沉重——登劉公島有感》中國當代作家江春海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這裡,美麗而又沉重——登劉公島有感

威海,威震海疆之意。這座新興城市位於山東半島之東端,依海而建,環境優美。藍天白雲下蜿蜒起伏的沿海公路不斷向前延伸,幾乎每一處都能看到蔚藍色的大海,在海的灣口處就是素有"東隅屏藩"、"不沉的戰艦"之稱的劉公島。

"歷史在這裡沉思"。回溯一百餘年前的劉公島,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即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也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滅的國殤之地。劉公島這艘扼守海疆的"不沉的戰艦"歷經了中國近代的興衰和滄桑巨變。

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7年)的北洋水師提督署是最具代表性的見證者。這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群位於劉公島西南,依山面海,保存完整。內部格局中規中距,前中後廳三進院落,東西角樓兩側,建有東轅門和西轅門,大門前兩旁各豎立一支旗杆,"海洋公所"匾牌懸掛於大門上方,修繕後的提督署當年的"威武"依稀可見。如今像是一位史者,靜立于海岸,日夜注視着大海,不堪回首那場痛徹的經歷。⋯⋯

"落後就要挨打"。甲午戰爭的失敗,導致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自此,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半殖民地程度愈加深重,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是愛國義士譚嗣同的慷慨悲歌,抒發了對國土淪陷、國家危亡的無限憂慮和悲痛,表達了對清王朝腐敗無能、賣國求榮的強烈憤慨,給人以警醒和奮爭的力量。

"喚起吾國四千年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走進設在劉公島東南海邊的中國甲午戰爭陳列館,這幾個大字格外醒目,直擊內心,令人深思。陳列館通過圖片、武器、人物及戰爭場景等,見證了清政府的腐敗,甲午戰爭的恥辱,北洋水師的悲壯,這些豐富的歷史遺蹟和特色鮮明的陳列展示吸引了廣大群眾,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觀後獲益匪淺。

今日之劉公島峰巒疊翠,植被茂盛,清澈峻秀,極高的森林覆蓋率成就了全國首個海上森林公園,如同鑲嵌在威海灣內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海上仙山"。現已成為普通勞動者的觀光旅遊勝地,以及人們憑弔甲午故地,緬懷抗倭將士,銘記歷史教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時隔多年再次遊覽劉公島,在享受美景的同時,重溫這段歷史,較前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需要研究歷史,借鑑歷史,從中汲取教訓,獲取營養,從而開創美好的未來。

劉公島景色旖旎,歷史悠久,重在濃陳前鑒,警示後人。威海,永恆的威震海疆之地。

[1]

作者簡介

江春海日,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