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追憶橋

圖片來自travel

追憶橋(Bridge of Remembrance)是新西蘭基督城的一處戰爭紀念建築,以紀念新西蘭在一戰二戰中的陣亡者。該建築位於卡舍爾街橋(Cashel Street Bridge)的東端,由基督城市議會擁有。1977年澳新軍團日以來,該橋僅允許行人通行。追憶橋在2011年基督城地震中受到重創,經過修復與加固後,於2016年的澳新軍團日重新開放。

目錄

歷史

追憶橋最早只是雅芳河上的一座小石橋,由工程師、承包商愛德華·喬治·賴特(Edward George Wright)建造,於1873年5月完工。賴特獲得了509新西蘭鎊的報酬,另外還有一個單獨的工程標[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們從軍營出發,經過此橋前往火車站參加戰爭,許多人再也沒有回來。

1919年7月24日,維恩·歐文夫人(Mrs Wyn Irwin)給《新聞界》(The Press)寄去一封信件,建議在橋上建一座拱門,以紀念犧牲的戰士們。這個建議得到了公眾的支持。建築工程於1923年1月23日開始。 1923年4月25日澳新軍團紀念日上,新西蘭總督、海軍上將傑利科伯爵為其奠基大主教丘吉爾·朱利葉斯做了祈禱。1924年11月11日停戰紀念日上,傑利科伯爵為紀念碑揭幕。

1976年,追憶橋禁止機動車輛通行。1982年1月11日,鄰近的卡舍爾街也禁止了車輛通行[2]。1989年、1992年,追憶橋先後進行了兩次整修。2011年2月,追憶橋遭到破壞,破壞者在橋上塗鴉。僅僅兩周之後,追憶橋的拱門在地震中毀壞。維修和加固的估計費用超過200萬新西蘭元。基督城市議會最初考慮在拱門周圍安裝一個臨時鋼結構,但是由於價格高達430000新西蘭元,市議會最終駁回了這個想法。 新西蘭回歸及服役會(Returned Services' Association)對該決定表示失望,擔心強烈餘震會完全損毀追憶橋,就像六月餘震中利特爾頓報時球站發生的情況一樣[3]。追憶橋修復與加固工作於2013年5月開始,最初希望修復工作能夠在2014年8月部分完成,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並在2015年澳新軍團日之前全部完成。但實際上,結構維修在2015年12月才完成,共耗資670萬新西蘭元。2016年4月25日,追憶橋在澳新軍團日重新開放並投入使用。

設計

追憶橋共有24組設計方案,最終普魯斯和甘默公司(Prouse and Gummer)的威廉·甘默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 甘默還設計過新西蘭其他幾個紀念建築,如達尼丁紀念碑。橋的側面刻有「Quid non-pro-patria」(「為了祖國,有甚麼事情是不能做的呢?」)。橋上鑲嵌着幾塊紀念碑和一塊紀念查爾斯·厄本(Charles Upham)的牌匾,還有十字架、火把、徽章、月桂花環、拉丁文銘文、束冊和迷迭香等裝飾圖形。此外還有弗雷德里克·古恩西雕刻的獅子[4]

參考文獻

  1. City Council. The StarThe Star (Christchurch) (1629). 1873-05-14: 2 [2016-04-28]. 
  2. The City Mall. Christchurch City LibrariesChristchurch City Libraries. [201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3. van Beynen, Martin. Arch decision dismays RSA. The PressThe Press. 2011-09-09: A9 [201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4. Dunn, Michael. New Zealand sculpture: a history. Aucklan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4 [2011-05-29]. ISBN 978-1-86940-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