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冬日(鄭敏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別冬日是詩人鄭敏寫得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冬天在勤勞地織着蠶繭。
透明的絲宮籠罩了城市。
我們在灰白的天空下,
緊張地進行着生命的創造。
立交橋上時間帶着漩渦流過,
蠕動的生命慢慢在睡眼裡
尋找春天的窗戶。
夜降臨,
整個蠶繭透明,
深色的爐火
燒在草原般的胸膛里,
遊戲在大地多紋的額上
搓着凍僵的手腳,
我們將從那扇繭壁,
打開窺視春天的窗戶?
呵,想到撲扇着翅膀的日子,
北風的呼嘯變得可愛了,
是嬰孩在啼哭,
人們聽着:
期望、焦急、痛苦地等待
最終被啃透的繭壁。
護城河的冰融化了,
微皺的河面
映現稀疏的春天的樹影。
一雙窺視的眼睛
凝注着流動的河水。
作者簡介
鄭敏(1920年-),福建閩侯人,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詩人。[1]
她是「九葉」詩派中一位重要女詩人,代表作有《心象》《尋覓集》《詩與哲學是近鄰》等,曾獲得「百年新詩貢獻獎——創作成就獎」「玉潤四會-首屆女性詩歌獎」終身成就獎。[2]
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哲學系。1952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研究院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60年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講授英美文學至今。1949年出版《詩集:1942--1947》,成為「九葉」詩派中一位重要女詩人。
鄭敏是在馮至的引領下與哲學也與里爾克的詩結下一生的情緣。她嗜讀里爾克的詩,特別是對里爾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獨鍾。她與里爾克一樣,總是從日常事物引發對宇宙與生命的思索,並將其凝定於靜態而又靈動的意境裡。
每一個畫面都仿佛是一幅靜物寫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結着詩人澄明的智慧與靜默的哲思,建國前寫的《金黃的稻束》就是這樣的作品。[3]
2017年8月15日,由全國詩歌報刊網絡聯盟、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青海寶玉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寶玉陳杯·百年新詩貢獻獎」在京揭曉,鄭敏獲得「百年新詩貢獻獎——創作成就獎」。
2018年12月19日,鄭敏獲得」玉潤四會-首屆女性詩歌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