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位於南通市桃塢路44號,建於1920年,占地面積26000多平方米。樓座北朝南,採用中軸對稱式布置,以門廊、大廳和會議廳為中軸,兩邊以辦公樓環繞形成院落,大樓建築面積4707平方米,由南通籍近代著名建築師孫支夏設計建造,是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代表性建築。這座具有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曾作為吸收西方建築藝術的典範和近代優秀建築,分別載入《中國建築史》和《20世紀中國建築》。該大樓作為中國近代為數不多的行業協會建築,特別值得珍視,是為二十世紀文化遺產之精粹。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起源

通崇海泰總商會始名南通州商務總會,成立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同年盛宣懷飭令建成的上海商業會議公所,為中國最早的兩家商會

南通州商會總會由張謇的三兄張詧任總理,設於大聖橋旁。大聖橋是原東大街跨市河向北支流上的一座橋,在今人民路通往建設路處。當時,張謇等人興辦大生紗廠已有七年之久,通州及周邊地區的花紗布行業帶動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實力雄厚的經營者隨之而出,群力自生的意識催生了商會的誕生。而此時張謇正全面創業,亟須有像商會這樣的團體做自己牢靠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持。應運順勢而生的南通商會必然會帶來一個比較順利的發展階段,商會從花布行業發展為各行各業;地區從通州到海門、崇明(據說主要指崇明外沙,即今啟東),後來又增加到泰州,其實還涵蓋了如皋泰興、姜堰、海安等地。

大樓結構

從前樓中門進入,過水泥橋,便來到後樓,也就是主樓,一般稱為總商會大廈。大廈長約百米,寬約50餘米,占地面積4707平方米。

登上石級(兩側有供殘疾人輪椅出入的斜坡),便到了由四根20餘米高的希臘式門柱托住的巨大的三角形立面,有稱之為「山花」者(山花本指中國傳統建築中,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構成突出於大廈立面的門廊。

進內為兩層樓空間穹隆頂的門廳,上設從大廈外遠遠便可望見的大圓頂。門廳東西各設耳室一間,其上各設小圓塔拱衛圓頂。門廳北接可容450名聽眾的大會議室,設主席台與帶樓廳的聽眾席。前樓大門、水泥橋、大廈的門廊、門廳和大會議室組成全建築的中軸線,兩邊是對稱的兩層樓組成的院落。根據商會職能的需要,內設辦公用房和輔助用房,就底層南面一排而言,有接待室二、商務室一、職員室二、公斷處一,兩室分別為收發室和傳達室,平面呈 「■」形。

院落內每層樓都有迴廊相通,廊外側立磚柱築連拱,連貫而緊湊。院落中部空地為小花圃。東西院落在兩端各設小門廳,門外下有石級,上有「山花」,與正中大門的石級「山花」相呼應。整個總商會大廈顯得大度,從容,莊重,典雅,平穩,這和商業經營之道緊緊相扣。總商會新築落成之時,上海總商會會址要遜色很多。40年後,建工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理論及歷史研究室中國建築史編委會編寫的《中國近代建築簡史》(1962年中國工業出版社出版),收入該大廈的立面圖和平面圖並作介紹,用「緊湊」「簡明」「嚴謹」等語予以評論。此書多次修訂,一直作為高等學校教材[2]

視頻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近代第一城」,江蘇省南通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