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道經·第四十四章

道經·第四十四章》選自老子的《道德經》[1]。這一章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上面的話一樣,「有無相生」 就是說有和無是並存的,沒有有就沒有無,相生相剋。

道經·第四十四章

目錄

譯文

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主要思想

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合稱三真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2]。 《老子》[3]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4]」;「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5]」。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視頻

道經·第四十四章 相關視頻

道德經全集完整
《老子(道德經)》高清完整朗讀版

參考文獻